1039年,昭容苗氏为宋仁宗诞下皇子,有了亲儿子的宋仁宗,决定把收养的孩子赵宗实送回他的亲生父母身边。 年仅八岁的赵宗实听闻旨意泣不成声,但无法违逆圣旨的他只能乖乖就范。 宋仁宗赵祯是其父宋真宗最小的儿子,宋真宗当年膝下的儿子接连夭折,心灰意冷的宋真宗一度觉得自己在子嗣上没了指望,将哥哥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接入宫中抚养。 直到小儿子赵祯出生并长大成人,宋真宗这才册立亲生儿子为储君,而作为备胎的赵允让被宋真宗送回了亲生父母家里。 无独有偶,宋仁宗或许也是继承了自己父亲的衰运,成年后一直没有儿子,在大臣的逼迫下,宋仁宗只能从宗室中挑选嗣子,结果选中了赵允让的儿子。 与宋真宗父子不同,赵允让一生共有二十二个儿子十八个女儿,宋仁宗选中的孩子是他的第十三个儿子并不起眼。 赵宗实被接进宫里时才学会走路,仁宗将他交给曹皇后抚养,或许是天性使然,或许是皇后教导得好,逐渐长大的赵宗实性格恬淡喜欢读书,吃穿用度也很朴素,宫里宫外对这个孩子都交口称赞。 如果仁宗一直没有儿子,赵宗实将来成为储君登基称帝是必然,然而在赵宗实八岁的时候宫内再闻婴啼,得到亲生儿子的宋仁宗下旨让赵宗实回生父身边。 这对赵宗实可不是好事,倒不是失去了皇子身份与皇位,而是他在年幼时离开亲生的父母进入深宫,与亲生父母兄弟姐妹自然没什么感情,好不容易长大些,却又被仁宗当做物品一般丢了出去。 回到本家的赵宗实,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感情淡淡的,他终日勤奋刻苦读书,一年后仁宗的儿子夭折,但他并没有将赵宗实重新接回宫中再做皇子。 后来宋仁宗膝下的孩子,儿子全都夭折,即便是女儿也没几个活到成年,宋仁宗年过半百之际终于不再坚持,他命人将赵宗实再次接进宫里并正式立嗣,册立赵宗实为皇子并为他改名为赵曙。 第二次接到收养旨意的赵宗实,其实并不愿意再进宫,他接二连三推辞,最后朝臣们轮番出动好不容易劝服了他,他还告诉家里人守好门户,他等陛下再次有了皇子之后就会重新回来的。 不知道是真这么想还是出言讽刺,但最终宋仁宗并没得到一生都想得到的亲儿子,就在赵宗实被立嗣的第二年,宋仁宗撒手人寰崩逝于汴梁皇宫福宁殿。 曹皇后颁布旨意,让赵曙继位为帝,其实这时候的赵曙并非太子,他是以仁宗膝下唯一的皇子的身份登基的,赵曙登基后,尊自己礼法上的母亲曹皇后为太后。 或许是童年时代的阴影,也或许是有小人从中作梗,赵曙对礼法上的父母——宋仁宗与曹太后似乎并没什么感情,后来的赵曙坚持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并且多次与曹太后发生龃龉冲突,甚至传闻赵曙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讥讽曹太后。 赵曙是幸运的,作为宗室子弟且有二十多个兄弟,他愣是小宗入大宗成了皇帝,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离开了父母,养父有了亲儿子后又将他当成物件一般送回,这种情感上的伤害,或许也是后来宋英宗Jing神不太正常的重要原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