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冷清得吓人?昨晚,和一个电商行业的朋友聊到很晚,他透露了三个消息,让我感到很震撼! 第一,确实冷清,但冷清不等于不消费。今年,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叹,认为双11非常冷清。但其实,冷清是因为各大平台不再高调发声,减少了大量声量。就连阿里都不再搞GMV大屏,可想而知到了什么程度,包括京东唯品会这些平台都很务实。所以,大家感到很冷清,因为各大平台集体“失声”了。 但不发声,不代表不消费,反而是令人意外。今年双11,天猫无论是成交还是单量,都实现了全面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与双11的用户规模达到了8亿,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数字。还有京东,同样迎来了全面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商家比往年增长了150%。还有唯品会,更加明显,女装、男装全面迎来两位数增长。所以,冷清不代表不消费,冷清只是各大平台减少了声量。 第二,各大平台大幅减少声量,不搞GMV大屏了,并不是不重视双11。很多人认为,各大平台不发声了,甚至连复杂的玩法都放弃了,是不是双11不重要了?并非如此,反而是更加重视。各大平台变得低调务实,把重心放到了消费者。 仔细看今年双11,你会发现,不管是天猫还是京东唯品会,都比往年付出得更多。天猫今年在悄悄拉回中小商家,整个新店数比往年增长了超一倍以上。京东今年全部搞现货,这背后是京东在继续加大供应链的投入。唯品会开始联手中检升级整个质检体系,这意味着,“低价”并不是双11的唯一。这也让我们感受到,双11各大平台的重心彻底变了。 第三,国货开始崛起,进口黯然失色。往年的每一次双11,进口的表现都会光彩夺目。但今年,情况反了过来,国产的亮眼程度开始赶超进口。今年双11,天猫上有402个品牌过亿,但其中有243个都是国货,占了一半以上。京东上瞬间破亿,除了苹果,还有华为、小米等国产。唯品会上大量国货品牌迎来倍数级增长,且年轻人消费占比越来越高。这说明,国货开始加速崛起,年轻人开始主动拥抱国货。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感叹今年双11无比“冷清”,确实,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各大平台减少了声量,也感受到身边很多朋友不再讨论双11,而整个双11的氛围,我们也罕见感受到安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消费了,反而是消费还更多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因为各大平台变得低调务实,不再喧嚣浮躁,纷纷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平台自身为主导。因为大众的消费观念,不再大手大脚,而是追求实际和性价比。接下来几年,双11可能会更加“冷清”,但消费却能真正开始变得火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