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与倭军在海上激战,全线溃败,邓世昌将军与舰同沉。”
慈禧在看到这条报告后手微微的颤抖起来,这是她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要知道当时大清的水师在全世界享有威名,没想到和敌人一战就暴露出了真相。
此后的时间里大清知耻而后勇,在水师方面加强重建打了改革。
那么大清的水师在重建后到底怎么样?这场重建又是谁在主导?

“报!前方发现日舰!”
一名负责瞭望的水兵及时传递了自己的发现,正在舰上指挥工作的邓世昌站在高处拿出望远镜,果然看见了前面有几艘飘扬着日本国旗的船只正在驶来。
这个时候的日本军舰也非常的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清真正的实力究竟如何。
当年在天皇的命令下大力改革海军,虽然建设了一批船坚炮利的海军,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胜利。
不过日本方面的海军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和大清的水师展开了大战。

此一战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以清军大败收尾,邓世昌怀着不甘和激愤和船只一起沉入了海底。
这件事传回清廷后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就连慈禧都坐不住了。
当年的大清已经认识到了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要进行一场改革。
尽管慈禧不是很想改,但是手下的很多大臣们支持,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
本来是一件好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奋力追赶,可是这洋务运动却成为了一场笑话。
慈禧把这当成了自己捞钱的好机会,洋务派的人想要改革就必须给慈禧拿钱修园子。

本身就喜欢铺张浪费的慈禧对这些面子工程一直都非常看重。
在洋务派的努力下,最终几艘从外国进口的军舰进入了大清的港口。
船身上的大炮看起来非常唬人,就连当时大清自己都觉得腰杆子硬了几分。
洋务派大臣们主张水师应该定期举行演习,这样才能确保实战威力。
可是这在慈禧看来是完全没必要的事情,演习需要花费大把的钱。

这些钱为什么不能用在自己的身上呢?非要用在这些军事方面,反正也不打仗。
在清政府这样的态度下,水师自然懒懒散散的,甚至连船都不上了,看起来十分不像话,整个水师完全是一个空架子。
看起来非常唬人,但是实际上确是纸老虎一只,直到开战的时候,这些水师才意识到严重的问题。
船上的炮弹根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要经过打磨才能装进炮膛。

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加上当时的战术也存在问题,所以大清的水师遭遇惨败。
整个大清也因为此次失败受了重大的打击,海军遇到了重大困境。
重建海军清政府还是对海军下手,竟然直接把海军给撤掉了,水师官兵们通通回家。
这一举动引发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他们认为本身在海军上就弱,那就应该加强建设,怎么能破罐子破摔呢。
这样下去没有海防力量,大清该怎么继续发展,不能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啊。
在这些大臣们的极力要求下,最终清政府还是妥协了,加强了海军。
一口气买了四十多艘的西洋军舰,装备上了当时的先进武器。

这样一支舰队浩浩荡荡的看起来十分威武,同时清政府专门任命王文韶担任北洋水师的领导。
安排了名将萨镇冰担任水师的将领,负责操练水师。
这支舰队在当时亚洲地区绝对称得上是威武之师,在整个实际上也算的上强大的军队。
几十艘军舰和各类大大小小的鱼雷艇,领导人也很英明,将领治军有方。
同时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大清派出了大批的学员前往海外的海军学校学习。
学习了先进技术后回国开办属于大清的海军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人才。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大清的海军的确是强大起来了,而且这些人也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
这些从国外回来的人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完成了海军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而此时意大利方面站不住了,他们认为中国海军无非就是花架子,根本不堪一击,所以派出了军舰直接来到大清的海域。
目的是为了向大清要海湾,大清这时的水师兵力雄壮,正是想打一仗的时候,立马调集军舰前往和意大利进行对峙。
看着水师黑洞洞的炮管,意大利这边也有点怕了,不久之后脚底抹油溜了。

此次胜利后,大清的底气更足了,曾经失去的一些主权慢慢的也都找了回来。
舰队在许多岛屿上勘测数据,并且立碑证明是大清的领土,这个时期的其他国家也不敢再跑过来刷存在感。
直到后来溥仪继位后水师依然在持续的发展,再一次后买了大量的军舰和海上的装备武器。
进一步强化了海军,同时修建了许多的军民两用的港口以保证海军能够快速的行动。
从这些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后期的大清海军的确是强大起来了,但是最终也无法挽救大清覆灭的结局,无法抵挡革命的浪潮。
参考资料:
[1]袁瑛.清朝海军兴衰初探[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8,(04):34-36.
[2]戴彦清,唐宏.甲午海战后的清朝海军[J].海洋世界,1996,(06):29-30.
中日甲午战争——百度百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