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学者建议“年轻人别去送外卖”,背后逻辑简单,但评论却两极分化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年轻人降低了求职标准,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再强调“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有些年轻人虽然拥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年轻人降低了求职标准,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再强调“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有些年轻人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但也接受“骑着小电驴到处送外卖”这种活。

1)

不过,许多人对年轻人的这种选择持否定态度,比如知名学者储博士就说:“未来几年,我们要放低身段,但不建议去跑快递、送外卖什么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所做的工作一定要有积累性的”,他还把“送外卖”“送快递”跟“干销售”做了一下对比,强调“销售是跟人打交道的,销售是练表达,练交际能力的,销售是对人有长进的,而送外卖纯粹是体力的消耗,送外卖最主要的长进是对道路的熟悉,意义不大”

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公开建议“年轻人别去送外卖”,难免会引起争议,有人甚至觉得他不尊重“外卖员”“快递员”这类职业。

其实,学者建议“年轻人别去送外卖”,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选择职业不能只考虑当下,要考虑长远”,但人们的评论却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支持这位学者的说法,他们认为年轻人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一定要选择一个对个人成长有帮助的职业,不能只做体力消耗性的工作。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送外卖就是锻炼个人吃苦耐劳的能力,很多大学生一直没有走出过校门,如果毕业了短时间内找不到落脚地,那去送快递、送外卖挺好的,总比在家里啃老强吧。

客观地讲,双方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作为年轻人,不做有积累性的工作,未来肯定要吃亏;可是送外卖也是一种磨练,也是在跟世界“打交道”,我们不能小看了这份工作。

年轻人,尤其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没有经验也没有资源,他们要先养活自己,而送外卖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仅仅这一点就够了。

不过,年轻人不能把“送外卖”当成自己的终极目标,不能因为一个月能挣五六千、七八千就躺平不进步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变化的世界,也是发展的世界,不进步就肯定会被淘汰。

就以“送快递”“送外卖”为例,现在很多大城市已经启动了“快递机器人”“外卖机器人”,“快递员”“外卖员”的需求量可能会越来越少。

退一万步讲,即便现在依旧需要大量的“外卖员”,难道我们真的就一辈子送外卖吗?

2)

数据显示,2023届应届毕业生为1158万人;而2024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87万人。与此同时,高学历毕业生人数更是猛增。在个别城市,每年毕业生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人数。

今天的就业市场,本科生和专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的求职压力都非常大。部分名校毕业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中有一些人正在干着“送快递”“送外卖”的活。

但我们要承认的是,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除了“送快递”“送外卖”,就只能在家里啃老,那大概率大学几年是混掉了。

不过作为一种消耗体力的工作,“送快递”“送外卖”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情。大学毕业生跑去送外卖,实际上就是在跟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争工作岗位。而且这种工作可替代性非常强,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都可能随时被替代掉。

简而言之,如果想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就肯定不能长期送外卖。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寻求突破,在专业知识上寻求突破,或者在市场中、在创新上寻求突破。比如报考研究生、公务员,以及自己创业等。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考试方面是不会太差的,他们要做的,就是跟当年在高中阶段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而那些家里有资源有人脉的年轻人,应该多观察、多思考,找准一个创业方向,然后去市场上拼一次、搏一把。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送外卖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评论列表

第二
第二 5
2023-10-28 11:02
砖家叫兽不行了,改成学者建议了[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