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私藏盔甲视同谋反?——古人收藏弓弩,可以说用来打猎,刀剑是用来防身,但打造一身精良的盔甲,还精心保养,可以直接认定为谋反的大罪。 西汉名将周亚夫买了几副盔甲,打算用作陪葬品,就被认定谋反。最终绝食自尽,含冤离世。 元朝也有规定:“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下堪穿系御敌者,笞三十七。”民间也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说法。 之所以如此严苛,是因为盔甲的防御力惊人,一名普通步兵穿上盔甲后,战斗力会翻倍增加。不仅弓箭无法射穿,刀矛也扎不透,100名重甲步兵就能对抗1000名轻甲步兵。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仅用了3000玄甲军,就击溃了窦建德的10万大军,吐蕃的重装步兵,西夏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南宋的背嵬军,都是在战场上横着走的角色,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重骑兵和重步兵。 直到明清时期,热兵器开始普及,鸟铳和火炮成为战场主力,盔甲即便再坚固,也抵挡不住高速飞行的弹丸。至此,盔甲才迎来真正的克星,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