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书画圈里最神秘的评价:什么是“气韵生动”?

如果你混迹书画圈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看展览、评作品,还是老师讲课,总会听到一句话:“这幅画/字,气韵

如果你混迹书画圈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看展览、评作品,还是老师讲课,总会听到一句话:“这幅画/字,气韵生动。”仿佛这四个字一出口,作品高下立判。那“气韵生动”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是“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一词最早见于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他将评判绘画的六大标准归纳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而谢赫开宗明义就把“气韵生动”放在了第一位,称它是画中之“生命”,后世书画评论家也多以此为评高下的关键标准。

那么,这个“气”与“韵”,究竟指的是什么?

“气”,是作者内在精神、气质、情感的自然流露;“韵”,则是作品外在节奏、流动感和形式美的体现;“生动”,意味着整个作品不仅有形似,更有神采飞扬、灵动流畅之感。

简而言之:“气韵生动”就是作品有生命力,能让人“看着有感觉”,感受到一种无形却真实的艺术感染力。

墨客岛 | 赵军作品

二、“气韵生动”为何重要?

我们常说“形似易,神似难”。一幅作品,如果只是笔笔到位、字字工整,那不过是“匠气”;唯有能把人的气质、情绪、境界传达出来,才能让作品动人心弦。

“气韵生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连接技法与精神的桥梁,是艺术中“有我之境”的体现:

它超越了形式,直指内心;它让观者“以气感气”,仿佛与作者心神相通;它要求艺术家不仅有技,还要有境、有思、有气度。

换句话说,一幅作品有没有“气韵”,决定了它是“作品”,还是“作品之外的精神呈现”。

墨客岛 | 周保国作品

三、“气韵生动”体现在哪?

✅ 书法中的气韵生动: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并非每个字都最完美,而是整体行气流畅,节奏自如,落笔有力,收笔有情,情感与理性并行,那份潇洒自如,正是“气韵”的绝佳体现。

张旭、怀素的狂草,墨迹飞舞,却不乱于章;那种如酒后诗兴大发的笔法,看似放纵,实则神完气足。

✅ 绘画中的气韵生动:

看八大山人、水墨清冷、画面留白多,但一只鸟回眸,一枝兰斜出,气息跃然而出。

再看齐白石那一只虾,几笔带水,却活灵活现,那是对自然生命的高度体察与“生动再现”。

“气韵”往往藏在留白、用笔节奏、结构起伏之间,是视觉的节奏感,更是心灵的感应力。

墨客岛 | 郑振荣作品

四、普通人如何欣赏“气韵生动”?

感受整体气息:不要只盯着细节,看整幅作品是否“有气势”、“有流动感”。笔法与结构的节奏:比如书法有没有顿挫起伏、画面是否有呼吸感。是否“打动你”:感受作品能否让你内心起波澜。作者的精神气质:读懂艺术家的“人”,再读作品,更容易体会气韵的存在。

别担心你看不懂专业术语,艺术不是考试,是感受。有感觉,就已经在欣赏“气韵生动”了。

墨客岛 | 冯雪林作品

五、“气韵生动”的表达价值

在快节奏、碎片化的当下,很多人追求视觉刺激、形式感强烈的“网红作品”,但却常常空洞乏味。反而是那些看似平静、简约,却蕴含深意、留有呼吸的作品,更能让人久看不厌。

“气韵生动”之所以在今天依然被反复强调,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审美深度,一种与“生命力”和“精神性”相关的价值尺度。

它不仅是传统书画的审美核心,也是我们当代人在追求真、善、美中的一盏灯。

墨客岛 | 陈光荣作品

“气韵生动”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书画艺术中最难得、最值得追求的境界。它跨越技法与风格的藩篱,直指作品的“灵魂”。理解它,不仅能看懂一幅作品,更能走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在欣赏书画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那份不言而喻的“气”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