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的草案公示,公示时间为3月28日至4月26日。
小编通读了规划全文后,做了一些重点总结,一句话总结就是这是虹桥plus版本。
1、 规划面积扩容
原本的虹桥中央商务区土地总面积为151平方公里,本次扩大范围后土地总面积达到535平方公里,是原来的3.5倍。

2、 五重战略定位
1)对于全球:彰显开放理念,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中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2) 对于全国: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
3) 对于长三角:聚集产业优势“走出去”,积极推进长三角高层次协同开放的战略要点。
4) 对于都市圈:上海引领都市圈发展的“一核四翼”西门户,G2、G50 和 G60 三条科创走廊的战略节点以及 1 小时综合交通圈互联互通的中心枢纽。
5)对于 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向东和中心城实现一体化发展,向西、向北、向南辐射带动青浦、嘉定、松江新城的市域西部核心地区。
3、 土地规划调整
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229.36公顷,主要用途为商业办公铁路为主,开发强度2.5-3.5为主。

规划全文:https://ghzyj.sh.gov.cn/ghgs/20250328/38c6e2f77af64384875ecaa31a773d0f.html
下面是DS总结的重点,懒得看全文的小伙伴请拿走。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战略定位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承担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发展目标聚焦"大会展、大交通、大商务"特色,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
通过"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空间结构实现国际资源要素配置枢纽功能
规划范围的拓展与功能整合
核心区面积151平方公里,统筹范围扩大至535平方公里覆盖青浦/嘉定/闵行等区域
整合长三角"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强化枢纽辐射带动作用
重点推进低效用地盘活与产业用地转型升级,实现市域空间价值提升
生态空间与绿色发展体系构建
形成吴淞江等五条生态廊道,建设凤栖/崧泽/云麓三大湿地系统
构建"湿地入城、蓝绿绕城"生态格局,生态空间占比达区域面积50%
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增加生态岸线比重至35%以上
公共服务与住房保障体系规划
构建"2+9+6+N"四级公共中心体系,包含2个城市副中心和9个地区中心
布局国际医疗集群、高等级文体设施和产学研创新基地
提供多类型住房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不低于20%
综合交通系统优化方案
形成"七横四纵"高快速路网,规划二层连通道体系强化枢纽慢行连接
打造水陆复合交通网络,设置水上游船线/滨水漫步道/自行车高速道
建立进博会专用停车保障系统,优化国家会展中心周边交通组织
核心区域规划调整与实施管控
聚焦枢纽核心区形成"一核两轴四门户"空间格局,建筑高度控制在48米以下
开发强度分级管控,商业用地容积率提升至3.0-3.5
建立跨行政边界规划单元,强化生态/交通/市政等结构性要素刚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