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晋朝司马氏的评价很低?——因为“洛水违誓”“当街弑君”“八王之乱”都是五千年独一份, 后来的很多苦难,甚至有些源头就在于此! 其实第一个指着洛水起誓的叫刘秀,受誓对象朱鲔,还是刘秀的杀兄仇人,誓言之后,刘家信守承偌,朱家世代富贵,家族与国同休。 而到了三国时期,70岁的魏国三朝老臣,先帝的托孤重臣司马懿,也指着洛水起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保证他满门富贵。 曹爽信以为真,交出兵权,结果3个月后,司马懿就出尔反尔,直接灭了曹氏7000余口。当初为司马懿担保的太尉蒋济更是被活活气死。 信心,信仰,信用,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才是组织人类社会的纽带和基石。 司马懿的行为,直接击破了当时人们的道德底线,从此以后,誓约成了仪式,失去契约作用,全天下的信任成本拉高,陷入囚徒困境。 “洛水违誓”算是两晋之乱埋下了基础,人与人的互信从此难以建立。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司马懿的誓言也应验了,169年后,刘裕屠了司马氏4万余人,司马懿后代几乎全灭。 “当街弑君”,其实在司马昭之前,赵高、梁冀、董卓都弑过君,但是手段没有这么粗暴的。都用毒酒毒饼之类,伪装成病故,外人很难知道真相。 只有司马昭这一次,安排人和皇帝当街对砍,让曹髦倒在大庭广众之下,连脸面和潜规则都不要了, 这在五千年历史中,可谓是空前绝后。要知道古代都是以“忠义”治天下,司马懿的洛水违誓去掉了“义”,司马昭的当街弑君又去掉了“忠”。 所以晋朝建立后,根本没胆子谈忠义二字,只能“唯伏圣朝以孝治天下”了,这样王朝能长命吗? 更恶劣的是,如此不体面,司马炎还登基了,于是后来人就更不在乎“忠义”的问题了,为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八王之乱,司马家的八个王爷为了争夺帝位,把一个强盛的文明内斗到衰弱不堪,精锐消耗殆尽后,导致五胡乘虚而入,进而把整个文明,拖入了长达300多年的动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