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一次普通的孕吐竟成了夺命符?西安27岁的打工妹袁玲,本怀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却在西航医院输液后短短几小时内失去生命,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医疗迷局?

袁玲来自陕西绥德,在西安打拼多年。怀孕本该是喜事一桩,可她却被严重孕吐折磨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4月10日,实在扛不住的她走进西安西航医院。首日输液到深夜,次日继续治疗,药物似乎暂时压制住了孕吐,家人本以为苦难即将结束,殊不知厄运正在悄然逼近。

转折发生在4月12日。当护士为再次孕吐的袁玲挂上输液瓶,第一瓶液体还没输完,她就开始浑身发冷、呼吸急促。起初轻微的不适并未引起警觉,毕竟孕期本就容易出现各种反应。但短短几小时,症状急转直下。清晨8点10分,男友匆匆赶到医院,眼前的袁玲已陷入半昏迷状态:嘴唇青紫,呼吸微弱,怎么呼喊都没反应。医生赶到时,她的瞳孔已经开始扩散,生命体征几乎消失。

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医院全力抢救两小时,仍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13点24分,袁玲的心电图永远停在了直线上。从出现异常到离世,不过6个小时,一个即将成为母亲的鲜活生命就此消逝。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晒出经历:孩子手指被砸,西航医院要求做手术,换家医院花20元包扎就解决;更有人痛陈,妻子去年在该院降血压,最终因脑出血离世。这些案例串联起来,让西航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救治流程备受质疑。究竟是诊疗失误,还是药物存在问题?医院至今未给出明确解释,更让真相显得迷雾重重。

这起悲剧撕开了医疗行业的一道伤疤。过度医疗、责任缺失、监管缺位等问题早已不是个例。患者把性命交到医院手中,换来的却可能是敷衍的诊断和草率的治疗。袁玲的遭遇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敲响了医疗体系改革的警钟。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彻查真相,给逝者家属一个交代。更希望借此推动医疗行业的整顿:严格规范诊疗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培训,完善医疗事故问责机制。每个生命都不容轻视,医院必须重拾“救死扶伤”的初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在求医问药时,不必再为生命安全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