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清晨,金门以东海域,一场无声的较量悄然展开。台湾海巡署的两艘巡逻舰“连江舰”和“巡护九号”紧急出动,目标是“驱离”大陆海警船。

然而,面对大陆万吨级海警舰的常态化巡航,台舰的行动更像是跟随和试探,始终不敢贸然靠近。六个小时的对峙中,台舰多次尝试阻挡大陆海警舰的航线,但均以失败告终。
吨位和火力的巨大差距,使得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胜负已定。最终,台舰选择撤退,而大陆海警舰则继续按计划巡航。与此同时,岛内媒体却开始了自吹自擂,宣称“成功监控大陆海警”,试图掩盖行动的无力。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场对峙在东沙群岛海域上演。3月10日至13日,大陆两艘海警船,包括排水量超过3000吨并配备76毫米舰炮的3304号海警舰。
信息来源:新浪网2025年03月14日{科考船驶入金门3海里,遭台方无理驱逐,大陆派出4舰驰援}

对在东沙海域活动的两艘台湾大型拖船进行监视。台湾海巡署随即派出“CG-133”号和“巡护8号”巡逻舰前往“护航”。
双方舰船在东沙群岛海域的航行轨迹交错纵横,激烈对峙。尽管台当局海巡署的巡逻舰试图阻止,但大陆3304号海警船最终成功抵近东沙环礁12海里,凸显了大陆海警在该海域的执法决心和实力优势。

这两起事件并非简单的海上摩擦,而是大陆对台战略的具体体现。大陆正在构建一个海空联动、军事威慑与舆论引导相结合的立体化战略,以实现其在台海问题上的目标。
首先,海警常态化执法是大陆改变台海现状的重要手段。通过高强度、常态化的巡航,大陆逐步压缩台湾在相关海域的活动空间,强化实际控制。并将其塑造为一种新的常态。金门、马祖、东引等区域,逐渐成为两岸博弈的新前线。

其次,军事威慑与策应是大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门对峙事件发生的同一天,东部战区出动多架战机在台海周边展开常态化巡航,进一步强化了对台湾的军事压力。
这种海空联动的施压模式,使得大陆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最后,舆论引导和攻防也是大陆战略的重要一环。面对台当局和岛内媒体的“嘴炮”,大陆方面则通过国台办的警告和解放军的军事演习,有力地反击了“台独”分裂行径。
并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面对大陆的战略施压,台湾当局陷入了困境。在军事上,台海巡署和台军缺乏有效反制手段,只能疲于奔命,被动应对。

在政治上,赖清德政府的“台独”立场,加剧了两岸对立,将台湾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在国际上,虽然试图勾连外部势力,但外部势力也需权衡与大陆对抗的代价,台湾难以获得真正的支持。
金门与东沙的对峙事件,是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一个缩影。大陆对台施压力度将持续增强,而台湾当局的应对将决定台海局势的最终走向。
台湾当局应该认清当前世界复杂局势,谁都无法改变台湾会回归祖国这个事实,同样台湾回归大陆也是唯一的出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