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 L3 自动驾驶新规炸锅!车企哭晕:宣传 L3 出事故必须担责

4 月 1 日,北京市正式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这场酝酿三年的政策风暴彻底改写了中国智能驾驶的游戏规则。新规最重磅的

4 月 1 日,北京市正式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这场酝酿三年的政策风暴彻底改写了中国智能驾驶的游戏规则。新规最重磅的条款直指车企命脉:只要敢宣传自己是 L3 级自动辅助驾驶,出了事故必须担责。这意味着车企们再也不能用 “辅助驾驶” 当挡箭牌,用户多年来 “自动驾驶出车祸到底谁负责” 的天问,终于有了答案。

一、L3 责任反转:车企成最大 “背锅侠”

新规实施首日,北京交警就开出首张罚单。某新势力车企因在宣传中使用 “L3 级自动驾驶” 字样,被处以 5 万元罚款。交警部门明确表示:“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只要车企在广告中出现 L3 级宣传,就默认其承担事故全责。” 这一判决让整个行业炸开了锅。

责任认定三大铁律新规明确,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车企才需担责: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必须是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无人工干预:驾驶员未进行转向、刹车等操作;事故在设计范围内:例如高速场景下的事故。但现实中,80% 的事故都超出系统设计范围。某车企工程师透露:“我们的 L3 系统代码里埋了 137 个限制条件,比如雨天、隧道、施工路段都会自动退出。”车主权益大升级新规实施后,北京车主李女士成为首批受益者。她的 L3 级车辆在高速上因系统误判导致追尾,车企不仅全额赔付修车费,还补偿了误工费。“以前出事故 4S 店总说是我操作不当,现在终于有法律撑腰了。” 李女士说。二、车企 “花式甩锅” 套路被终结

长期以来,车企用 “辅助驾驶” 概念模糊责任边界。特斯拉的 Autopilot 曾引发多起致命事故,但其用户协议明确 “驾驶员需全程监控”;小鹏的 NGP 功能在宣传中强调 “解放双手”,却在条款里写着 “需随时接管”。新规实施后,这些 “文字游戏” 彻底失效。

宣传口径大调整某车企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现在所有宣传材料都要法务部逐字审核,绝对不能出现‘自动驾驶’‘解放双手’等词汇。” 甚至有车企将 L3 功能改名为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试图规避责任。技术路线被迫转向为降低风险,车企开始疯狂堆硬件。比亚迪汉 L3 版标配 5 颗激光雷达,华为 ADS 3.0 搭载 400TOPS 算力芯片。“我们的系统冗余度提高了 3 倍,就是为了减少事故概率。” 某技术总监坦言。三、保险行业迎来 “地震级” 变革

新规实施后,传统车险模式面临颠覆。平安产险数据显示,北京地区 L3 级车辆保费平均上涨 2000 元,但智驾专属保险渗透率已达 37%。

车企定制保险成主流小鹏联合保险公司推出 “智驾险”,保费与智驾里程挂钩。“经常使用智驾功能且驾驶行为良好的用户,保费能打 7 折。” 小鹏保险业务负责人介绍。理赔流程大不同与传统车险不同,智驾险理赔需调取车辆数据。某保险公司理赔员表示:“我们需要分析系统日志、传感器数据,判断事故是否由系统缺陷导致。” 这导致理赔周期从 3 天延长至 15 天。四、行业暗战:谁能活到最后?

新规实施后,行业格局加速洗牌。华为、小鹏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市场,而二三线品牌面临生死考验。

技术实力决定生死华为 ADS 3.0 在测试中实现 “百公里接管 1 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负责人余承东表示:“我们的系统经过 1000 万公里路测,事故率比人类驾驶低 80%。”合规成本飙升某新势力车企财报显示,仅 2024 年 Q4,合规投入就占研发费用的 45%。“我们需要为每辆车购买 200 万元的责任保险,这还不包括法律团队的开支。” 该公司 CFO 说。五、用户警惕:这些坑千万别踩!

尽管新规保护了车主权益,但用户仍需注意以下风险:

系统退出陷阱某车主在高速上使用 L3 功能时,系统突然提示 “请接管”,但未给出具体原因。由于反应不及,最终导致事故。律师提醒:“系统必须明确提示接管原因,否则车企仍需担责。”保险条款陷阱某品牌智驾险条款写着 “非质量原因导致事故不赔”,但未明确 “质量原因” 定义。消费者协会建议:“投保前一定要逐条研读条款。”六、国际镜鉴:德国模式能复制吗?

北京新规借鉴了德国经验,但两国国情差异巨大。

德国模式特点责任明确:车企在 L3 状态下承担全责;场景限制:仅允许在高速公路使用;技术冗余:要求配备双系统备份。中国挑战北京交通委数据显示,90% 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城市道路,而 L3 系统在复杂路况下表现不佳。“我们需要建立更灵活的责任划分机制。” 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说。七、未来已来:L3 之后何去何从?

新规实施只是开始,行业正迈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

L4 级试点启动百度 Apollo 已在武汉、重庆开展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事故责任由百度承担。其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 2026 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伦理难题待解某高校调研显示,68% 的公众反对自动驾驶系统在紧急情况下 “牺牲少数保全多数”。这一伦理困境可能延缓技术落地。结语:变革前夜的生死时速

北京新规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掀起的波澜正在扩散。车企、保险、用户三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未来五年,能平衡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的企业将笑到最后,而那些试图钻法律空子的公司,终将被市场淘汰。这是一场关乎生命的竞赛,更是一场重塑汽车产业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