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话“三月怕清明”,明日清明节,究竟怕什么呢?看老祖宗咋说

“梨花带雨润如酥,游人踏青出城门。日落笙歌归途远,柳丝轻舞伴莺鸣。”4月4日20时49分,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乙”位,太阳

“梨花带雨润如酥,游人踏青出城门。日落笙歌归途远,柳丝轻舞伴莺鸣。”4月4日20时49分,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乙”位,太阳抵达黄经15°,清明节气悄然降临。

清明,乃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五,亦为中春与暮春之交,干支“辰月”由此启幕。民俗中,“辰”属龙,故“辰月”又称“龙月”,寓意吉祥、尊贵与飞跃,是祈福求子、祭拜神灵、缅怀先祖的良辰吉日。

然而,古语有云:“三月畏清明”,这背后究竟蕴藏了何种智慧?且让我们一探究竟,早知早备!

一忌:婚嫁非时

清明之际,祭祖思亲,氛围庄重。此日不宜举办婚嫁等喜庆之事。加之清明多雨,与婚礼所盼的晴空万里相左。虽现代观念视清明仅为节气,但为求吉祥,婚嫁之事还是避开为佳。

二忌:悲怒伤神

清明前后,雨水频至,空气湿润。此时应养肝健脾、祛湿养阳,避免过度哀伤或怒火中烧。祭扫之后,不妨踏青赏景、悠闲散步,聆听欢快音乐,以舒缓心绪。饮食上,应少食冷饮、生冷海鲜,多食时令蔬果和健脾祛湿之食。

三忌:寒气侵身

清明虽示暮春之至,但寒潮、倒春寒仍可能突袭。此时应顺应春气,防寒保暖。建议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伤身,晨间7时左右起床以迎阳气升腾。老者更需注意保暖,以防受寒引发关节不适或感冒之症。

“春雨贵如油”,然清明之雨却非农人所盼。此时正值小麦返青、水稻初插之时,需晴日助力农事。反之,阴雨连绵则易耽搁农耕。故农人更盼谷雨时降雨,以助丰收。

清明时节的“三忌”,源自传统习俗与经验,其中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汲取。在这个既充满生机又饱含哀思的节日里,让我们铭记传统、顺应自然、珍惜眼前。对于这些古训智慧,您有何见解?欢迎留言共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