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孩子报考新闻学,那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近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因为这句话,引起了不少的社会舆论。
在一次直播中,一位家长询问他“究竟要不要让孩子报考新闻学”,结果张雪峰毫不犹豫地进行极力劝阻。
在他眼中,新闻学是很没“出息”的一个专业,倒不是说这个专业不好,而是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太低了,即便是找到工作,也就三四千块钱,还不如搬砖赚得多。
但无论他出发点如何,这种观点算是触碰到了“高校新闻学”的利益,所以就有不少专业人士站出来反驳,其中还有一位教授,直接在网上与王雪峰“对战”。
其实类似的经历,在张雪峰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了。
1984年,张雪峰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身为东北人,他的原名也十分贴合他身上“东北大汉”的气质,叫作“张子彪”。
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张雪峰很小就知道要好好学习,通过学识来改变自己艰苦的人生,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即便张雪峰足够听话,父母对她的管教依旧很严格。
再加上父母平时光工作就已经足够心烦,所以很少对张雪峰有耐心,但凡是张雪峰犯点错,父母都会上手教育,直揍得张雪峰哭喊着跑出家门。
有次邻居给了他半根玉米,母亲虽然知道不是他偷来的,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巴掌,只想让他记住: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想吃就凭自己的实力去争取。
打这之后,张雪峰再没跟人要过东西,即便是别人好心送给他,他也是当场拒绝。
学习上十分努力的他,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高中毕业之后顺利被郑州大学录取。
在学校里的张雪峰,极大开拓了眼界。
他不但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交团体,也欣赏到了绚丽的活动与晚会。
作为东北人,张雪峰的性格天生就十分开朗,跟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就算是没有共同话题,他也能跟人聊上几句。
也是得益于这种性格,导师发现了他的主持天赋,时常安排他在台上客串主持人。
有次在校内主持人的比赛上,张雪峰还与播音系的一同竞技,结果在一帮专业的播音学生中,张雪峰获得了第二名。
此后,校内的诸多演讲比赛,都成了他展示才华的地方。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越是如此,过得就越快。
临近毕业之际,同学们有的早就被父母在老家安排好了工作,有的则是专业出色,得到了很好的实习机会,而更多普通的大学生,则是陷入直接就业和考研的两难境地。
很不巧,没有家境,又不愿意做主持人的张雪峰,也是最后一种人。
一番踌躇之后,张雪峰便准备考研,毕竟研究生更好找工作。
而就在他查找考研资料,以及请教老师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考研辅导”这门职业的存在。
至此,张雪峰算是找到了人生目标。
2007年,刚毕业的他就跟父母“借”了2000块钱,独自前往北京寻找工作机会。
那个时候的他,对北京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除了听说北京工作机会多,其它的一概不知。
初到北京,为了能省下钱,让自己在北京呆的更久,他只能租住地下室,甚至连被子都没买,冷了就裹着大衣睡觉。
找到工作之后,他虽然可以讲课了,但三五天才能接到一场,而且费用只有一百块钱,这还得扣除路费,压根剩不下多少。
期间有时候讲得不好,许多学生还会抗议,说他的内容太枯燥。
日子艰苦,张雪峰却从未想过放弃,他时刻都在提升自己的学识,以及对考研这件事的了解。
为了让课堂上的课程丰富且专业,他曾闭关三个月,研究了所有相关的资料,包括招生简章、专业资料等,一样都没有遗漏。
当然,在丰富脑海中的资料之余,他还积极找到年轻的大学生聊天,借此探寻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形式的讲课内容。
之后再通过独有的“东北搞笑方式”,化成有趣的言语,在课堂上讲出来。
成功之前,注定是充满荆棘的,很多人会在困难面前半途而废,但张雪峰却坚挺了下来。
而在成功之前,他还经历过小小的“家庭危机”。
2014年,妻子为他生下女儿。
在繁华的北京,当时张雪峰的工作仍旧不稳定,看着这个小婴儿,他陷入了自我怀疑:“干这行,真的能养活家人吗?”
但女儿的出生,更多的是给了张雪峰继续努力的动力。
他的名气终于在圈内逐渐响起,讲座一天比一天多,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五个地方。
这样一来,他几乎没有时间待在家里,更没有时间帮妻子照顾女儿。
有次回家妻子还说了一句让他无比心寒的话:“天天不着家,邻居还以为孩子他爸死了。”
其实张雪峰知道,这只是妻子一时的气话。
毕竟他在家庭这方面,确实没有尽到责任,无论丈夫还是父亲。
2016年,网络上突然出现一支视频,名为《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而视频中的主角,正是张雪峰。
借由网络的助力,内容幽默,讲解风趣的张雪峰,一夜成名。
爆红之后的他,甚至开始涉足演艺圈,上综艺、当主持人,各种邀约纷至沓来。
没多久,他的一次发言,又一次在网上掀起热议。
2017年,他受邀参加一档节目,期间就“考验是否有用”展开讨论。
说到激动处的时候,他直接对着一位名叫马丁的企业家说出十分嚣张的话:“所以你不是世界企业500强。”
此事曝光之后,张雪峰身边立马爆发出一阵非议。
有人说他太嚣张,有人则是说他揭开了“现实的遮羞布”,因为在现实中,确实不会有“世界500强企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
还有一次,张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的女儿不需要考研。”
当时很多人对这话保持质疑,毕竟在此之前,张雪峰可是“考研名师”,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考研,都是得益于他的“指点”,结果到了自家孩子面前,却又不需要考研了。
而事实上,张雪峰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我给我女儿已经赚够了。”
的确,如果家庭条件优渥,哪家的孩子愿意拼死拼活的考研呢?
但还是有不少人说张雪峰是“口是心非”,所以张雪峰的这番话,仍旧让他处在“是与非”的舆论之中。
而到了近日,张雪峰再次因为言辞犀利,而饱受质疑,甚至连高校教授都在网络上与他展开了一场“骂战”。
事实上,这件事本来没怎么发酵,直到张雪峰公然发文:“突然有种感觉,我离被人搞不远了。”
这句话一曝光,不少人都在猜测:“快言快语,净说大实话的张雪峰,肯定是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这是有人要毁他。”
随即,人们联系到张雪峰对于“新闻学”专业的一次发言。
在一场直播中,有位家长替自家孩子问:“考研的话,选择新闻学行不行。”
张雪峰听了这话之后,直接对着镜头连连摆手,劝告这位父母千万别让孩子报考新闻学,更直言:“如果我的孩子报考新闻学,那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这话不难看出,张雪峰对新闻学抱有很大的“敌意”。
而他的行为,让重庆大学里的一位新闻学教授坐不住了,当即在网上发布长文,怒怼张雪峰的说辞。
这位张小强教授在自己的长文中,先是调侃了“打晕事件”,随即直指张雪峰的发言是妖言惑众,在误导一众大学生。
其次,张教授又举了不少例子,说新闻学的就业岗位很多,既可以实现自媒体创业,也可以进入事业单位,最次也能去考个公务员。
总之一句话:报考了新闻学,肯定有工作,也能赚到钱。
但打脸的是,网上立即有人指出新闻学的平均工资只有三四千,要是养家的话,这点钱根本就不够。
而赚的钱少,报考新闻学也就没了意义。
而且有很多新闻学的研究生,毕业了只能去送外卖,毕竟送外卖也比进公司上班赚得多。
尽管现实摆在这里,但张雪峰还是对张教授的话给予回应,其中最令人共情的一句话就是:“大多数家庭,条件没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能让自己吃上饭的。”
我们得承认,新闻学的确是个好专业,但前提是得有个好家长,能疏通关系,让孩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是平头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而人活着,能赚钱最重要,所以张雪峰这番话让不少网友附和。
张雪峰本身就是穷苦家庭出身,所以讲到普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确比“高高在上”的张教授,更接地气,也更贴近现实生活。
此外,张教授还拿自己之前的学生举例,说是有的去了海尔电器,有的进了主流媒体,但一年毕业的研究生,太多太多,这些个例明显说明不了什么。
其他没有好工作的研究生,张教授是一点都没看到。
自打张雪峰在网上爆火,他说过太多的实话。
在告诫想去“北漂”的人时,他劝大家不要去CBD之类的繁华之地,而是要去体验公交和地铁,去看看普通人的生活,这才是真实的“北漂生活”。
有人说,张雪峰赚到的钱,都是靠“贩卖”考研焦虑换来的。
但实际上,考研在张雪峰的眼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必选项。
他之所以会宣传考研,会积极给大学生们支招,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背景、没有权势的普通人,才是社会的主体。
而这些人家的孩子,注定在资源方面差上一截,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考研或许是一条成为人上人的“捷径”。
一如农村家长期盼孩子考上大学一样,可以拥有更好的出路。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有句老话说的好:“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上学,几乎没有任何出路。”
张雪峰心中的考研,亦是如此。
他一直都基于普罗大众的想法去做宣传,也是因此,才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只是“人红是非多”,张雪峰的快言快语和实话实说,难免会为他引来非议,至于他未来还能火多久,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