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呈修先生手卷《山居图》局部一
中国的山水绘画,“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最高生命理想追求和澄澈艺术境界营造,带来的可赏可玩、可居可游、可兴可观的画面具象呈现,往往能让观者的神思沉浸于自然的灵境里,情感荡漾于天地的虚空间,而生生出美的享受、情的愉悦来。譬如笔者赏读2025年“五一劳动节”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线上展,这幅李呈修先生青山郁郁葱葱可亲可居,绿水清波微漾可赏可观的手卷画作《山居图》,青山迢迢层叠连绵,大江汤汤宽阔远去,渔舟一棹荡漾,山居高树掩映,不知不觉间让人精神往来、神游其间,而有了那“结庐在人境”“潮平两岸阔”的晶莹骋怀心境来,亦于之悠然的山川云烟自然里,“窥见了大宇宙的生气与节奏”而证悟获得了物我两忘的画境圆成。

李呈修先生手卷作品《山居图》局部二
画家于一图之间收敛众景、囊藏天地而万象腾踔矣!故而于这画面统摄诸象、运筹山水、置陈布势的角度来观,李呈修先生的这幅《山居图》手卷,犹显移步换景而神超理得的游心所寄来。画家笔锋正侧兼用、挥毫徐疾相济,而勾皴擦染、墨色相彰的线面组合、虚实氤氲赋象写景中,山环水绕、峰回路转的江岸山麓环抱处,脊谷起伏、山岗阵列又密树葱茂深境里,更见楼宇飞檐、殿阁鳞瓦错落安布于画卷右侧;又有纵横开合、蜿蜒绵迭的崇山峻岭承举烘托,郁郁蔚蔚、起伏蒸腾的林密云深荫蔽映衬中,还见超拔峰巅处的重重屋影、渺渺殿阁与之遥相呼应。于是峰峦正奇远近、林木疏密有致、屋宇藏露显隐、山径曲直俯仰,而或自然丘壑或人文景观井然矣,或主观意识或客体对象交泰矣!

李呈修先生手卷作品《山居图》局部三
画家这种充满对立统一规律,还立意定景、因情布势的辩证造景造境之理趣,犹然见于其隔水相望、顾盼相映、遥遥相对的画面左端奇峰秀水、群山叠瀑构成中。丰润墨色渲淡的郁郁苍苍临水山脚处,渴笔焦墨略略干擦愈见青苔斑驳的石质肌理形貌;与这幽暗滋润的山石之貌相较,援壁向上而干笔中锋,或行或止顿挫勾勒的嶙峋险峻山隘,又取赭石之彩填染越显其峥嵘巍峨、崚嶒陡峭的傲然形姿,以旗杆独矗、山房高踞点缀尤彰其主客体合、坐观万景的宇宙意识。再有其后墨色蕴藉交映、蓊郁朦胧造景的超拔主峰,还高下映照、虚实相生;淡墨浅彩枯湿皴染生发的纵横峦岗,又相望对峙、两山相夹,而见水出峰口、瀑泻泉流、急缓层叠、聚散奔涌的动静相彰、音韵而律的天地同和体道精神来。

《山居图》
由右至左神游万仞,从近到远心骛八极。中国山水绘画的散点透视章法运布,于尺幅之间带来万仞之高、百里之迥的景致高度概括,往往超越了焦点视野的羁绊,将之画家的运思和观者的神会都带到了“无往不复”的精神自由世界里了。即如李呈修先生这幅山水手卷《山居图》中,那“目所绸缪”还湛蓝构染的碧波荡漾里,二三疏密点缀的逍遥而游、清影渔舟;那“视同万里”而水天相接处,墨色晕染而成的连绵远山、悠然云岚;那静默澄照而自然留白的无画虚空间,因之远山相衬、近峰相映、流水相衔、舟船可渡,而“实景清而空景现”越见盘桓、流连、绸缪之情,愈增远近不拘、回返自心、自由自在的空间感觉来。碧水淼淼,青山迢迢;云烟浩邈,轻舟杳杳。读李先生《山居图》手卷,可谓随心换步,有无穷无涯之趣;移情入境,而生静心澄怀之想。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李呈修先生《山居图》手卷,请横屏欣赏

画家简介:李呈修,1960年出生,山东聊城人,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第八、第九次全国美代会代表,中国画学会理事, 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北京文联理事, 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海淀区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艺术市场》惠风画院副院长,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