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下班时,李欣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同事送的驱蚊贴。这个刚入职的广告公司新人,正为下周端午假期前要完成的策划案焦头烂额。写字楼空调吹得她太阳穴发紧,偏偏落地窗外飘进的柳絮总往键盘缝里钻,最要命的是总有三两只花蚊子绕着脚踝打转。
"你们90后真是娇气。"财务部王姐端着保温杯经过时直摇头,"我们当年在车间干活,往裤脚抹点雄黄酒就..."话没说完就被市场部小张打断:"现在谁还买那种刺鼻的雄黄酒啊?听说含矿物雄黄还有毒..."李欣听着同事争论,突然想起老家奶奶每年端午寄来的草药香囊——那种混着淡淡酒香的草本味道,在记忆里总伴着驱虫安神的踏实感。
(一)千年古方遇见现代焦虑
端午前三天,李欣在茶水间发现个怪现象。设计总监老周总揣着个钢笔大小的金属管,开会时时不时拧开闻两下。直到某次头脑风暴,当新来的实习生又被蚊子叮得直挠腿时,老周终于摸出那个银色小瓶:"试试?荆门带来的草本雄黄酒,我家老爷子非让带着。"
这个动作像打开了某个开关。午休时行政部搬来两箱写着"陈氏古法"的快递,市场部90后们围作一团:"这包装像钢笔水!""52度?可别是提神醒脑的'职场茅台'?"李欣拆开试用装,杜仲雄花特有的草木清香混着酒香漫开——竟和奶奶香囊的气味有七分相似。
茶水间的冰格里,渐渐出现泡着便携装的小酒杯。运营部老刘说拧开瓶盖时,总想起老家端午蒸黄精糕的灶台香;前台小美把两毫升装塞进化妆包,说比薄荷膏更能压住地铁里的浑浊空气。当李欣把策划案终稿发进工作群时,附件里多了张产品部同事偷拍的场景图:十二支银色便携装斜插在笔筒里,像列随时待命的特种兵。
(二)古法新酿的时空对话
荆江之滨的陈家酒坊,此刻正蒸腾着初夏的热气。不同于矿物雄黄酒的刺鼻,这里的陶缸里沉浮着杜仲雄花舒展的羽状叶片。传承千年的"九蒸九晒"工艺,让黄精的甘润层层渗入52度清香型基酒。老匠人常说:"雄黄酒雄黄酒,没了杜仲雄花还成什么气候?"这话倒暗合了现代职场人的心思——要驱的不只是蚊虫,更是伏案时的昏沉与焦虑。
李欣终于理解奶奶说的"端午三宝"。当她把便携装分给熬夜加班的同事时,文案组小王说闻着像"能喝的风油精";设计部用空瓶当毛笔搁架,说釉色青灰的瓶身透着宋瓷韵味。最绝的是财务部,把开封的便携装立在凭证盒旁,笑称"比樟脑丸体面"。
端午节当天,部门群里突然炸出张照片——老周的儿子把五支便携装绑成五毒造型挂在书包上。李欣突然想起《荆楚岁时记》里记载的"置雄黄于童冠",千年风俗在00后的文具盒里换了模样。她摸出最后支便携装,金属外壳已磨出温润光泽,像极了奶奶那个传了三代的银香囊球。
如今茶水间的冰格总备着几支,有人拿来兑苏打水当加班特饮,有人滴在纸巾上擦电脑屏幕。当新来的实习生问起原料,李欣学着老周的语气:"这可是把《本草拾遗》装进了钢笔水。"窗外的蝉鸣忽然近了,她望着笔筒里银光闪烁的便携装,终于读懂奶奶说的"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原来驱邪镇恶的古意,早化作现代人对抗疲惫与浮躁的温柔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