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平沼骐一郎:日本的现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西园寺大人的懒惰!

平沼骐一郎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于1867年10月25日出生于冈山县津山市南新座,是津山藩主平沼进的次子。他的哥哥

平沼骐一郎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于1867年10月25日出生于冈山县津山市南新座,是津山藩主平沼进的次子。

他的哥哥是经济学家、早稻田大学校长平沼芳郎。

平沼骐一郎在一个具有深厚武士精神的传统家庭中长大,对封建领主绝对忠诚。

他师从藩汉学家斋藤探道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学习了《四书》、《孝经》、《诗经》。奶奶还给我读唐诗选。

津山氏是幕府家族的拥护者,平沼骐一郎本人也同情幕府,但后来转向了帝国主义。

1872年,他移居东京,在上田光斋手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从1875年起,他在同乡昭藤满作开办的三贺学校学习英语、古典中文和算术。

1878年9月入东京大学预科学校。

在大学预科学校学习期间,他受到赖山阳的《日本外史》等作品的影响,成为一名彻底的日本民族主义者和天皇主义者。他还参与了明治十六年事变。

1884年9月,他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为了帮助家里赚钱养家,平沼骐一郎获得了司法部提供的奖学金,并被要求加入该部。

在东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期间,平沼骐一郎对穗积镇久的讲座(《法的一般理论》、《罗马法》、《法理学》)印象深刻,穗积向他强调维护“司法权的尊严”的重要性。

18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国法系。

同年,加入司法部,成为一名见习顾问。他不愿意加入司法部,因为当时司法部只是一个小型政府机构。

内务省次官白根千一曾邀请他加入内务省,并表达了加入该省的愿望。

佐贺藩出身的江藤新平设置的司法部门(法务省、检察院、法院)受到以肥前、土佐为中心的藩派势力的严重影响,但到了平沼那一代,司法官僚体系的核心已转移到帝国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身上。

1890年,平沼骐一郎调任芝敷奉仕法庭助判,后升任法官,并兼任奉仕法官审定委员会委员长。

1895年任东京上诉法院首席法官。

1898年调任检察厅,同时兼任法务省参事。 1900年,他成为警察与监狱学校的讲师。 1903年,授二等五阶上官衔、六等圣宝章。

明治时代,第一次桂内阁末期,商业领域出现资金短缺,人们开始讨论从民间筹集资金的方法。

法务省的平沼先生被要求讨论公司债券,并表达了应该通过《公司债券信托法》的意见。

当时,发达国家中仅有英国有此项法律,但在财务大臣曾根荒次郎的直接要求下,平沼与审判助理池田虎次郎等几乎凭一己之力起草了《公司债券信托法》,并经过审查后获得通过。

1907年3月,他与铃木喜三郎一起被派往欧美,调查那里的司法制度。

1908年,刑法修改(现行刑法制定)时设立“罪犯辨认委员会”,研究犯罪记录的记载方法,他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根据平沼的报告,引入了使用指纹登记犯罪记录的系统。

1910年幸德事变中,以检察官身份对幸德秋水等人请求判处死刑。

这次审判至今仍被批评为“暗中审判”,但也有观点指出,必须考虑到当时社会对于左翼思想的危机感和恐惧感。

1913年4月,他与法务大臣松田正久共同制定了《法院废止及名称变更法》和《法官及检察官停职及调任法》,导致229名法官和检察官停职或退休,443名法官和检察官调任。

由于在叛国案等案件中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自1910年代以来,司法系统内部检察权的独立成为公开的现实和绝对的优先事项。

1921年,平沼骐一郎出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时,修改了“法院组织法” ,将检察总长的职位提升到与法务大臣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相同的级别。

此外,192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引入了便捷起诉原则,大大扩大了检察官的权力。

1923年,作为律师协会的会长,平沼骐一郎将协会的通讯改名为《法律文章》,创办了《律师协会杂志》,并开始发表基于法律先例的《律师协会决议》。

同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他随即辞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一职,第二天,便颁布了《治安维持处罚令》,也就是《治安维持法》的前身。

平沼、铃木喜三郎和小山松芳一脉被普遍认为是思想检察官世系的奠基者。

隔年,平沼骐一郎成为议长仓富勇三郎麾下的枢密院副院长。

平沼骐一郎的政治立场极端保守和民族主义,他始终将民主、社会主义、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外国意识形态视为危险的。

他利用自身背景,主要在司法系统和枢密院产生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国民总部的民众支持,并开展教育运动,宣传他自己的秩序观。

国家总部尤其受到公众关注,因为它的领导机构是 “政治星球” 。

1932年春,法国女记者安德烈·维奥利斯来到国本社本部,在本多熊太郎的见证下采访了平沼骐一郎。

1932年的《日本帝国主义报》报道了这次采访。

过去,他因攻击第二次若槻内阁和滨口内阁,以及否定天皇机关说而不受元老西园寺公望的待见,所以尽管他本人非常希望,却并未被提名为总理候选人,也没有被任命为枢密院院长,而是担任了枢密院副院长。

顺便提一句,西园寺一方误以为天皇机关说事件的主谋就是平沼,但当时平沼骐一郎并非枢密院议长而是总理大臣,目的是掌控军队,因此很难将其归结为平沼的阴谋。

而想要辞职的市木喜六郎推荐平沼为继任者,而平沼派却推举 清浦圭吾代替平沼为市木枢密院继任者。

但是,1932年发生五一五事变,内阁总理犬养毅被武装的年轻海军军官杀害,森拓等立宪政友会右翼分子推选铃木喜三郎为党魁,并拥护其为下任总理,西园寺依然有意继续实行党内阁制。

虽然斋藤诚曾有因西门子贪腐丑闻而辞去海军大臣职务的历史,但他能被任命为首相兼外务大臣的主要原因,还是犬养内阁中兼任陆军大臣的荒木贞夫向元老西园寺传达了拒绝党内阁的想法,同时也是出于亲英亲美的昭和天皇的意愿。

斋藤内阁成立后,继前一年陆军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于9月15日与满洲国签订了《日满议定书》,导致日本于次年即1933年退出 国际联盟。

有一说是, 1934年,平沼为了消灭西园寺和他所培育的立宪政友会以及斋藤内阁,发动了“帝人丑闻” ,让法务省检察厅进行国家政策调查。

调查范围扩展至财务省,导致政府动荡,并导致斋藤内阁于 7 月集体辞职。

1937年,法务省法官石田和人等人认为指控毫无根据,宣告所有被告无罪。

平沼骐一郎经此一事后态度愈发谨慎,年迈的西园寺退出政治舞台后,于1936年3月出任枢密院议长并解散了国会本部,从而与英美两派妥协,接任首相。

5月,即他出任枢密院院长两个月后,思想犯保护及监察法通过,法务省翻译出版了汉斯·弗兰克的《纳粹法制与立法概要》(法务省《司法资料》)。

在此期间,他的家乡津山市的人们在平沼家宅旧址,并赠送给了平沼。该设施现在仍作为智新馆存在。

战后,平沼骐一郎在巢鸭监狱被以甲级战犯的身份关押时,与重光葵对话时,据说曾说:“日本的现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西园寺大人的懒惰。这位老大人的懒惰最终导致了少数财阀的猖獗和政党的失控。所有试图纠正这一现象的力量都被拒绝了。”

由此可见平沼骐一郎将西园寺视为敌人。

1939年1月成立的平沼内阁本质上是第一届近卫内阁的继承者,继承了大部分政策和人事决定。

调任枢密院的近卫文麿也留任无任所大臣,配合平沼内阁。

而且,随着国会召开的临近,近卫内阁法务大臣盐野俊彦、文部大臣荒木贞夫、内务大臣木户光一、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商工殖民大臣八田义昭、海军大臣米内光政、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等7名大臣留任,看上去像是换了人。

周刊《朝日Graph》讽刺地将此称为“平沼—近卫交换内阁”。

近卫成立了东亚发展局,平沼则推行了“大鸦片政策”。

但是与此同时,即使在近卫派中,末次信政、有马莱宁伯爵、风见彰等制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也被排除在平沼内阁大臣名单之外。这意味着,被描述为意识形态右翼的平沼对新制度运动和体制改革的支持者持谨慎态度,认为他们是纳粹式国家社会主义的模仿。

对于最为关心的对华关系问题,他们根据近卫声明的“不再将国民政府视为对手”的立场,试图通过建立汪精卫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争,但却未能如愿分化中国国民党,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在内政方面,为应对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政府实行自第一次近卫内阁以来就一直实行的全国总动员体制,设立民防队。

制定米粮管制法、国民征兵法等法律,并设立全国总动员委员会等组织,构建国家团结体制。

然而,1939年4月9日,被认为是亲日分子的开埠关务监督程希庚被抗日游击队暗杀。

这导致对天津英租界事件调查的争议,因为肇事者藏身于那里,英国拒绝交出他。

本间雅治此事遂引发问题,陆军以天津防卫司令部的名义,在英、法租界内实行交通管制,有效封锁了英租界。

平沼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解决这一问题,并在《有田-克雷吉协定》中争取到英国的让步(承认中国时局并取消任何协助日军的行为),但这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于1939年7月26日通知日本,将终止《日美友好航海条约》。

这也加深了内阁内部英美、德三派的矛盾,政府陷入动荡。

此外, 1939年8月20日,在诺门罕发生了边界冲突,日军遭受了空前的失败。

而且,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一直主张反共、在政治上与德国合作团结反苏力量、商讨与德国建立军事同盟的平沼,对德国无视日本政府而转向亲共立场感到震惊和愤慨,于8月28日以“欧洲的世界是复杂而奇怪的”为由辞职。

早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宣布之前,德苏和解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世界各地。 1939年7月7日,在纪念中日战争爆发两周年的纪念仪式上,一位报纸记者向平沼询问他对德苏和解理论的看法。

平沼骐一郎回答道:“在贸易等经济问题上,我不能肯定地说德国和苏联之间不会和解。但是,我并不承认德国和苏联之间有任何政治和解。”

对于近卫文麿的新秩序运动,他与天皇派军官们一样持批判态度。

这是因为,右翼思想领袖平沼将新秩序运动视为纳粹德国的模仿,并加以反对。

正如后面将要讨论的,平沼鄙视纳粹,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1940年11月下旬,近卫开始考虑与那些支持新秩序的人划清界限。

第二次近卫内阁时,他欢迎平沼入阁出任不管务国务大臣,然后将支持新政的人全部驱逐出内阁,任命著名的天皇道军事人物柳川平介为法务大臣,平沼为内务大臣。

此举标志着近卫向右翼意识形态的投降以及他退出新秩序运动。

就任内务大臣后,平沼淡化了受到经济界批评的《新经济秩序大纲》,并停职了受到新秩序支持者赞扬积极合作的富山县知事矢野金三。

随后对内务省人事进行全面改组,以参与共产主义和人民阵线运动为由,下令逮捕最初起草该命令大纲的计划,随后迫使商工次官岸信介辞职。

就这样,平沼骐一郎驱逐了一批又一批以纳粹控制经济为目标的官僚。

平沼骐一郎还将天皇统治辅助会定性为公共团体,禁止其参与政治活动。

他还迫使有马赖成等人辞职,进一步削弱了推动新秩序的力量。

平沼骐一郎还会见了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格鲁等人,试图修复与美国恶化的关系。平沼在此期间的目标是消除中央政治中任何“亲德”的影响。

平沼骐一郎的举动引起进步力量的批评,从德国、苏联归来的外相松冈洋介对平沼提出强烈批评,导致内阁内部松冈和平沼发生矛盾。

但松冈与陆海军发生冲突,惹怒天皇,为了除掉松冈,成立了第三次近卫内阁,松冈洋介也被逐出内阁。

1941年第三次近卫内阁,平沼骐一郎出任内阁参事兼不管部国务大臣,任命田边春道接替其出任内务大臣。

平沼因此被视为旨在修复与美国关系的第三次近卫内阁中的强势人物,但8月14日他被右翼团体金野结诚暗杀。

他受了重伤,被六颗子弹击中,但幸存了下来。

在战争爆发前夕的一次高级政治家会议上,讨论开战的利弊,平沼表达了对开战的消极看法。

战争期间,平沼骐一郎作为资深政治家,与冈田启介、近卫文麿、若月礼二郎等一起,积极参与推翻东条内阁的斗争。

平沼在内务省、检察院以及右翼势力中拥有巨大的幕后权力,对和平派人士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反东条人士有时会在平沼的住所举行秘密会议。

在东条内阁辞职后的政要会议上,平沼骐一郎力挺小矶国昭,称其为“虔诚的神道教徒”。小矶内阁辞职后,他又与其他政要一起力挺 铃木贯太郎。

1945年4月,他出任枢密院议长,接替铃木贯太郎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然而,平沼骐一郎在战争期间并不总是一位主张和平的官员。

他时而与和约派合作,时而又反对投降,而且在向天皇呈交的请愿书中,他并没有表达明确的意见,立场并不一致。

例如,时任枢密院议长的平沼在6月8日的御前会议上就表达了这样的意见:“战局不利时,民心容易松弛,对此必须慎之又慎。虽然不可能根除松弛的民心,但必须采取压制的措施,也就是运用权威。但是,权威的压制只能防止不良思想浮出水面。要纠正民心的根源,必须与此配合运用教育的力量。”

在广岛原子弹爆炸、苏联参战后,他作为委员参加了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帝国会议,但在会议召开前,和平主义者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表示“平沼男爵对于是和平还是战争犹豫不决。情​​况很危险。一切都会好起来吗?”的忧虑。

此次帝国会议上,平沼虽然措辞含糊,但还是投票接受《波茨坦公告》,而米内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

但是,外务大臣东乡重德对将天皇在国家法律上的地位“在不包含改变其地位的要求的前提下予以接受”的接受方案表示反对,并将其改为“不包含改变国家主权的要求”。这导致同盟国拒绝了最初的接受提议。

这种暧昧态度遭到了昭和天皇的严厉批评,在《昭和天皇的独白》中,他严厉批评他是“一个不信神的人,说到底是一个欺骗双方的男人”。

他被广大民众和强硬派视为和平的倡导者,因此,战争结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他的家被一个名为“市民神风队”的恐怖组织烧毁。

该组织是由横滨高等工业学校的学生组成,由陆军上尉佐佐木健夫领导,他是横滨警备队的指挥官,反对结束战争的决定。

和铃木贯太郎一样,平沼的生命也曾两次受到强硬派的威胁。

1945年12月2日,盟军最高司令官命令日本政府逮捕平沼,他被关押在巢鸭监狱。

平沼骐一郎在东京审判中以甲级战犯的身份被判处终身监禁。

据称,他在看守所内经常出现怪异行为,比如半夜哭喊、尖叫等。

1952年因病获假释,但于同年8月22日去世。逝世时享年84岁。

《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报道称,平沼骐一郎的“战争罪行”因他的死亡而消失。

1978年,平沼骐一郎被供奉于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