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什么你明明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告诉你,读懂很多道理,并不

为什么你明明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告诉你,读懂很多道理,并不意味着你能够按照这些道理去执行,也就是说,知道了而不去做,等于不知道,一个人之所以干不成大事,就是因为做不到知行合一! 看了《毛选》的人,应该都知道,其实读懂道理很简单,但是如何把别人的道理内化成自己的经验,这个过程需要你大胆去实践,实践中得来的道理,才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经验,久而久之,才会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 教员在《实践论》里面早就讲过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认知,一类是理性认知,前者是表面的,后者是本质的,一个人想要干成某件事情,一定是以来理性认知,因为只有理性认知,才能让你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我们通常听到的一些道理,都是别人给我们总结的经验,对于说道理的人来说,这些都是经验,是一种理性认知,但是对于我们听道理的人来首,这些不是我们自己的经验,所以都属于感性认知。因为你没有实操过,所以别人给你再多理论性的东西,对你来说意义都不大。 就像我教你写作,教了很多方法,假如你不去写,不去尝试我这些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对你来说,都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就算你看了再多游泳的教学视频,你自己不去游,你是不可能学会的。 谈恋爱也是一样,你看了再多偶像剧,对你来说都没用,只有你自己去交往了,去实践了,你才懂对方的心思,道理的本身,它是可以孤立存在的,只有把道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试错,反复修正,你才能得到经验,经验是非常值钱的,是你赖以生存的根本。 实际上,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你可以把人类所有道理都灌输给机器,但是机器为什么还不如你聪明?执行的效果不如你,因为你有经验,而机器没有,倘若机器积累经验的速度比你快,那么机器迟早有一天会超过你。 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并未彻底到来之际,我们要做两件事情,第一,去寻找机器无法实践的领域,这样你就能够保持实践的优势,让机器无法取代你的工作,第二,在机器和你都可以实践的领域,你要确保自己实践和迭代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机器,这样机器也无法完全取代你。 比如说写作这件事情,如果你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和拼凑,你并不懂得如何运用故事结构化思维、人物的情绪递进、标题的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那么你很容易被机器取而代之,反之,你的社会经验越丰富,写作技巧越娴熟,情感表达越自然,那么机器不可能超越你。因为情绪和责任,机器是无法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