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退学当记者,将北京户口转到小镇,36岁人生全失败!后来的他怎样了?

写字的石霖 2024-04-12 16:29:20

袁凌是个非虚构作家。最近,他做客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中年焦虑、就业环境及鸡娃等问题的看法。

我看得很感慨,因为这些都是我正在经历的。袁凌出生于1973年,比我大12岁,然而他的环境和我们这代人真是太不同了。

那时的人总有着理想与激情。袁凌读博士时,竟然敢从清华大学退学,只为去追求梦想!他也不在意房子和户口这些问题,甚至将北京户口转到了老家的小镇上。

在我们这代人看来。这简直太疯狂太不可思议!当下这个时代,理想主义已死,求稳、考公成了主旋律。大家可选择的道路越来越窄。

但只能这么活下去吗?袁凌的人生经历,或许会带给我们不少启示。

求学与初期工作,顺风顺水

袁凌36岁时,父亲专门找他谈心,宣布了他人生的三大失败:婚姻失败了,他当时是单身;事业失败了,没有一份体面的事业;经济失败了,他没有钱。

这三个失败一说出口,说明在父亲的心里,袁凌的人生已被宣判了死刑。是呀,36岁了,还能有多大的概率改变呢?袁凌听了这话很难过,他的母亲很早过世了,父亲的评价对他很重要。

他是怎么落到这个境地呢?明明年轻时,他在清华读博士,退学后也活得光鲜亮丽。而这个改变,是从他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开始的。

袁凌出生于陕西农村,他成绩很好,顺利考上了大学。先在西北大学读中文系,后到复旦大学读了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到重庆去工作,担任《重庆晚报》的记者。

他在重庆呆了4年,见到了许许多多非正常死亡,有被强奸致死的8岁女孩儿,也有矿难在遇难的矿工……后来,他根据这些经历写了一本书,名叫《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后来,袁凌想去北京发展,但不知该怎么去,他就考了个博士,还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古代思想史。谈到考博经历时,袁凌一脸轻描淡写,好像是买了张去北京的车票。

做一件想做的事情,代价巨大

去清华报道时,袁凌发现《新京报》开张了,他就去做了记者,一边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一边去攻读博士。

但这两项太难兼顾了,做记者要经常往外跑,而读博需要静下心去做研究。再三考虑后,他决定退学,放弃博士学位,专心去做深度采访报道。

袁凌的户口当时在清华大学,如果他将博士读完,就能顺利拿到北京户口。当然,肯定也有体面的工作。但当时的他一心追寻理想,断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一切。

不读博了,户口自然不能放在学校,他索性将户口转到自己出生的小镇。为此,袁凌没少被人嘲笑,老家的人根本不相信他读博了,甚至以为他是个大专生。

从清华退学后,袁凌确实混得风生水起。在《财经》杂志、新浪网等平台都做过,一度做到新闻中心副总监、主编的职位,年薪达到三十万。

但是,他突然辞职了,因为他想写自己的家乡。就像沈从文,心头压着几十个家乡的故事,非要写出来才能让心灵恢复宁静。那时,袁凌大约32岁,辞了高管工作,回到家乡去写作。

老家的人都不能明白他,觉得他不是作家,又不能发表东西,不知道他到底要干啥。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他在老家呆了近1年半的时间,不停地写自己家乡的故事。

但是,他的付出没有任何回报。写的文章没有发表,之前存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无奈之下,他又回到了北京,在34岁重新成了“老北漂”,租住在几百元的城中村中,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

时代不让人做梦,但还是应该有点儿梦

过了很长时间,随着自媒体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袁凌的文章又受到了欢迎。如今,他是多家知名自媒体平台的主笔。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稿费,每个月能拿到上万元。

对于当初的选择,袁凌是否后悔过呢?或许吧,他之前的同事都早已是高管,年薪百万千万级别的。而他,还在靠文字吃饭。

有时,他会郁郁不乐,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应有回报。周围人都在说他,如果当初博士毕业会怎样,如果当初没回乡下会怎样。他觉得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这时,是他爱人的话治愈了他。她说:“你想想,至少到50岁的时候,你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一直在这么做,这个已经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了。”

他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如果回到当初,他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那是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他愿意为之放弃一切的梦想。

但是,当下这个时代真的变了,很少人还能去追求梦想。

袁凌大学毕业时,很少人愿意考研究生或博士。学生中流传着“呆硕士傻博士”的说法,公务员也纷纷下海经商,大家都觉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追求高学历,考研、考公成了社会主流。

袁凌采访过一个17岁的孩子,对方说已经没有梦想了,只想考个公务员。袁凌觉得有些悲哀,现在孩子们都很现实,但人生那么长,他们要几十年都面对这个现实吗?那生活该是多么无趣呀!而且,很多人一生,也不知怎样是真正的自我。

大的环境就是如此,很多东西都固化了,留给个人的空间太狭窄。谈梦想的人太少了,因为这个时代不让人做梦。袁凌曾因梦想而遍体鳞伤,但他依然觉得人应该有点儿梦想。他如今50岁了,依然为了梦想而活。

参考资料:B站,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清华退学,把北京户口转到家乡小镇,我经历了赤裸裸的现实》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