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冬天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两个孩子都戴着长命锁,棉衣因为长久没有换洗变得油光锃亮,好像包了浆一样。 注意看孩子身上的长命锁,锁链连着锁头挂在脖子上,乍一看,好像是犯事的囚犯被逮捕时的状况。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胸前的锁头的形状非常写实,和旧时的门锁一般无二。 长命锁,又称“寄名锁”,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护身符。古代受医疗条件的限制,新生婴儿的成活率很低,所以很多儿童从出生后不久就挂上这种饰品,寓意着“长命百岁”。 长命锁从汉代的“长命缕”发展而来,到了明代,给孩子佩戴长命锁就成了各地、各民族百姓的重要习俗。按照传统的说法,只要佩戴上这种饰物,就能“锁”住小孩子的性命、免受无妄之灾,逃避病魔疫鬼的侵害。 长命锁上多刻着“长命富贵”、“岁岁平安”的吉祥话语,有钱人家的长命锁多用金银宝玉制成,穷人家所使用的材料多为黄铜,虽然材质廉价一些,但大人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大。 1938年的中国,正处于日寇侵华时期,战乱导致大量儿童非正常死亡,很多大人只能求助于古老的长命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借此逃脱被日本人残害的魔爪。 参考书目:南朝 宗懔 《荆楚岁时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