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提出“差异化授信,提高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和“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等措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发布这一通知,目的是与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形成政策合力。

“消费贷新政”出台后,银行纷纷响应政策,对消费贷款进行了“提额延时”。除了“提额延时”之外,各家银行为了抢夺消费贷款市场,纷纷调低贷款利率,当时许多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经低至3%以下,最低的已探底至2.58%。
但好景不长,就在银行想通过降低消费贷利率来大干一场,客户摩拳擦掌想申请低利率消费贷款的时候,银行突然就取消了3%以下的消费贷款利率。
一、银行统一取消消费贷3%以下利率的原因两三天时间,银行对于消费贷利率的变化如此之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银行之所以取消消费贷3%以下的利率,“规范市场竞争”是主要原因。现在,银行之间对于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的争夺已经无比“内卷”,这种内卷的主要表现就是争相降低贷款利率。
银行听从命令,一刀切取消消费贷3%以下的利率,就是要避免银行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进行过度的利率“内卷”,使消费贷市场竞争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效率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比拼,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分析来看,银行统一取消消费贷3%以下的利率,其具体原因有如下3个方面:
1.缓解息差压力
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平均净息差下滑至1.52%。如果目前主推的消费贷利率再普遍下降,那么银行的净息差空间将进一步承压。消费贷利率上调,有助于银行保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盈利空间,提升盈利能力。
2.遏制套利行为
此前消费贷利率低至2.58%,与目前3.3%的房贷利率存在较大的利差。这就会让部分的房贷客户违规使用消费贷置换房贷。而且,2.58%的消费贷利率也低于公积金2.85%的利率,这也不利于公积金贷款的健康发展。现在,提高消费贷利率,利差缩小,就能有效减少此类违规套利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3.降低信用风险
此前,有部分银行为追求个人贷款规模而放松客户筛选标准,导致信用风险累积,消费贷款不良率上升。例如,工商银行202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2.39%,较2023年末上升1.05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较前一年走高0.51个百分点。
提高贷款利率后,银行可通过定价覆盖一定风险,促使银行更注重客户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同时,提升消费贷利率,也可使银行客户申请贷款更加理性,避免因“利率幻觉”盲目借贷和过度负债,从而减少不良率。

那么,现在银行统一取消消费贷,银行客户还能不能申请到3%以下利率的消费贷款呢?
答案是:能。
银行的贷款利率,就像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一样,面上的利率(挂牌利率)与实际执行的利率总会有不一样的情况,例如促销活动。所以,目前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还是存在的,这也是银行的一种贷款促销方式。想实现消费贷低利率,较为稳妥的方法是获取银行的利率优惠券,在支用贷款时使用利率优惠券,贷款利率就会低于3%。
目前获取利率优惠券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银行系统自动派发到客户账户;另一种是通过银行客户经理人工派发,这种方式就要客户主动联系银行的客户经理,索要利率优惠券。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每月或是每周派发的贷款利率优惠券是有数量限制的,想获取贷款利率优惠券要及早主动联系银行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