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七年前把饿了么卖给马云,套现665亿的张旭豪,如今后悔了么?

文|笔杆说编辑|笔杆说24岁,你正忙着什么呢?泡图书馆?打游戏?还是为实习奔波?2008年,同样是24岁的张旭豪,却在上

文|笔杆说

编辑|笔杆说

24岁,你正忙着什么呢?泡图书馆?打游戏?还是为实习奔波?2008年,同样是24岁的张旭豪,却在上海交大的宿舍里,孕育着一个颠覆传统的商业蓝图:饿了么。这个后来叱咤风云的外卖平台,最初的灵感竟源于一顿深夜的“饥肠辘辘”。

如今,距离他665亿“卖身”阿里已经过去六年,这段曾经引发无数争议的商业决策,究竟是神来之笔,还是一时冲动?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视角,透过“套现哲学”这枚棱镜,重新审视张旭豪的选择,以及他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张旭豪的创业故事,始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他和室友在宿舍里鏖战游戏,肚子饿得咕咕叫,却发现周边餐馆不是打烊就是没人接电话。

彼时,外卖行业远未成熟,传统餐饮店大多没有配送服务。在大多数人选择忍耐或凑合的时候,张旭豪却从中嗅到了商机:如果能足不出户就能享用美食,该有多好?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最终催生了饿了么的雏形。他和室友康嘉等人一拍即合,开始用电话接单,靠腿跑腿送餐,从中抽取15%的佣金。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他们收过假币,顶着寒风送餐,甚至在冬天里冻伤了脚。

最惨的时候,一个月辛辛苦苦只能赚4000块,还得熬夜对账到凌晨。但这群年轻人并没有被现实击垮,他们心中燃烧着创业的激情,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世界。

张旭豪的家庭背景也为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作为上海滩“纽扣大王”的孙子、“轴承大王”的侄儿,他继承了家族的经商基因,也获得了来自父亲的1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这些都为饿了么的早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09年,饿了么迎来转机。张旭豪意识到,仅靠电话接单和人工配送,效率低下且难以规模化。

他找到了上海交大软件学院的叶峰,共同开发了线上订餐系统。这一举措,彻底告别了原始的人工接单模式,标志着饿了么正式迈入互联网时代,也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外卖元年”。凭借着创新的模式和便捷的服务,饿了么迅速在高校市场站稳脚跟,并于2011年获得了朱啸虎的投资,团队也扩张到了40多人。然而,校园市场的成功只是张旭豪创业之路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2013年,随着美团、百度外卖等巨头的入场,外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饿了么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虽然顶着“行业元老”的光环,但面对美团背靠腾讯的强大资本实力,张旭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他不得不采取激进的烧钱补贴策略,甚至喊出“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场份额”的口号,高峰时期一天能烧掉4000万。为了维持运营,张旭豪接受了多轮融资,在资本的助力下与巨头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就在饿了么拿到中信领投的3.5亿美元融资,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原本与其合作的大众点评突然宣布与美团合并,这直接切断了饿了么的重要流量入口,使其陷入被动局面。

这一事件让张旭豪深刻意识到,在互联网江湖,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站队抱团才是生存之道。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资本的强势介入,张旭豪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将饿了么“卖身”阿里。2018年,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以665亿元的天价全资收购了饿了么。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认为他“卖儿求荣”,向资本低头;也有人认为他高位套现,是“人生赢家”。但张旭豪心里清楚,在美团已经占据60%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阿里给的不仅是巨额资金,更是生存下去的希望。毕竟,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活下来才有资格谈理想。

套现离场后的张旭豪,并没有选择“躺平”。他短暂地担任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这段经历被外界戏称为“卖房后又住进新房当管家”。

但打工人的身份显然无法束缚他一颗躁动的创业之心。很快,他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创业赛道,开始了新的征程。

张旭豪将目光投向了医疗健康领域,创立了“科欧医疗”,致力于推动医学技术进步。他认为,医疗健康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造福更多人。几乎同时,他又挥杆进军高尔夫球领域,投资了PLAYGOLF项目。他试图打破高尔夫球“贵族运动”的刻板印象,将其打造成为一项更具普适性、人人都能参与的运动。他认为,高尔夫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应该让更多人体验到它的乐趣。

除了商业投资,张旭豪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向母校上海交大捐赠了1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学校的科研和教育发展。

他还成立了医疗创新基金,旨在鼓励和支持医疗领域的创新研究。这些举动,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赞誉。

2024年,张旭豪以90亿元的身家位列新财富榜第371位。从外卖到医疗,从高尔夫到公益,他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实现人生价值的多元化。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只是“昙花一现”的外卖创业者,而是一位拥有远见卓识和商业智慧的企业家。

回过头来看待张旭豪出售饿了么的决定,我们或许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支持者认为,在当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他的选择是明智的。

他不仅保住了团队的利益,也为饿了么找到了一个强大的靠山,避免了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这是一种“止损”的智慧,也是一种“共赢”的策略。反对者则认为,如果张旭豪没有出售饿了么,而是选择继续独立发展,或许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他们以美团如今近万亿的市值为例,认为张旭豪“少赚了几个小目标”。

然而,这些评价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张旭豪的“套现哲学”。他并非将所有赌注都压在外卖这一张牌上,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套现离场,然后将资金投入到新的领域,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从纽扣世家到外卖帝国,从医疗跨界到高尔夫平民化,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体现了“见好就收,收完再浪”的理念。

张旭豪的“套现”并非简单的“退出”,而是一种战略性的“转移”。他将获得的资金作为新的“筹码”,进入新的“牌局”,继续他的“无限游戏”。

他不再需要为KPI和市场份额而焦虑,也不必再与竞争对手进行残酷的贴身肉搏。他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新的领域,追求更大的梦想。

被阿里收购后的饿了么,虽然没能超越美团,但也稳坐行业第二的位置,市值甚至超过了当初的收购价。这或许也从侧面印证了张旭豪决策的正确性。

正如王兴所说:“如果张旭豪没卖,现在可能连骨头渣都不剩。”

张旭豪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非一场“零和游戏”。“套现”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一种战略选择,一种人生哲学。

它可以让你在激烈的竞争中全身而退,也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张旭豪用665亿换来了一张“无限游戏”的入场券,他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他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