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人贵名贱”的古老风俗。古人认为越是低贱的乳名,拥有者越能平平安安,大富大贵,正所谓“贱名好养活”。比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小名“犬子”;还有屡次反叛曹操的青徐军阀昌霸,小名“豨”,豨是我国古代东海地区的方言,意思就是猪(《史记集解》引邓展曰:“东海人名猪曰豨。)另有西晋大臣石崇,因为出生在山东齐地,所以小名“齐奴”;奴就是仆人、下人,意思虽贱,却很多人用。比如美男子潘安小名“檀奴”,东晋王献之小名“官奴”,陈后主陈叔宝小名“黄奴”,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意指他曾被寄养,最贱的小名是隋炀帝的祖父杨忠,索性就叫“奴奴”。 其实,奴在古代字义很广泛,放在小名里更多的是一种溺爱之意,所以唐高宗李治的小名竟然叫“雉奴”(小野鸡?)还有李林甫小名“哥奴”(小哥哥?)白居易的弟弟小名叫“金刚奴”,后唐闵帝李从厚小名“菩萨奴”,辽圣宗耶律隆绪小名“文殊奴”,他弟弟耶律隆庆小名“普贤奴”;最浪漫的是李白给女儿取小名为“明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