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朋友提醒,我差点“祸从口出”被人当场笑话,看来以后吃饭真的不能乱说这2句话了。 昨晚朋友带我去参加个饭局,说是有不少老酒友在,到时候可以一起交流交流,仗着自己平时阅酒无数,我便说到时候给大家露两手。 朋友闻言连忙制止了我,并告诉我不要讲之前和他说过的两个道理,因为他已经验证过了,这2点其实全是误区,到时候说出来指不定被人怎么笑话呢! 第1个误区:酒花越绵密酒质越好 不少常喝酒的人,自然也懂得酒花绵密是好酒的表现之一,但现在科技的发达程度,已经超出了不少人的认知。 像那种白酒增稠剂,市面上到处都有,就算是白开水,往里面加几滴,也能营造出“绵密”的效果,因此只靠酒花这一项来判断白酒的好坏,实在过于偏颇。 第2个误区:放的时间越久的酒越好喝 虽然都说陈年老酒越喝越香,但是这个仅限于酱香型白酒,因为清香型白酒放1年后便能达到适口期,浓香型的时间会久一点,需要3年左右。 只有酱香型是可以长时间存放的,这个其实跟它的工艺也有关系,拿茅台来举例,它用的12987工艺,单是酿造这一项,就需要1年的时间,期间要历经165道工序。 而原料在经历多次发酵蒸煮后,出来的酒体经过长期的存放后,性状更加稳定成熟,这也是不少人喝茅台的时候,觉得适口性强没有刺激感的原因之一。 不过茅台虽好,也很少有人能长期拿它当口粮酒来喝,自小在酱香中熏陶的贵州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常常会寻找其他替代来喝。 而被当地人称为“酱酒新贵”的木台厚道酒便是其中之一,这酒极大程度的保留了茅酱风味。除却工艺和原料跟茅台别无二致外,基酒的存放也是5年起步,而且连勾调师冯小宁都是从茅台厂过来的。 冯老师是茅台老厂长李兴发的爱徒,她跟师兄季克良等人并称“茅台八仙之一”,极善勾调之道。 因此这酒经她之手后,达到了酸酯平衡,喝起来不上头也不口干,入口后能喝出来明显的茅味,顺畅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