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1岁老人生日宴说“胡话”,女儿听了慌忙报警:请查一查我父亲

2013年,郑州一家庭为91岁高龄的痴呆老人过寿。结果饮酒后,这位老人神色激动的跟宾客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抗日事迹。然而,酒

2013年,郑州一家庭为91岁高龄的痴呆老人过寿。

结果饮酒后,这位老人神色激动的跟宾客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抗日事迹。

然而,酒醒后再去询问,老人却咬口不认。

出于好奇,老人的子女选择报警。

最终经过调查证实了老人的“抗战”事实。

那么,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知道他参过军、、打过仗呢?

尘封的抗战英雄

1922 年,朱柯信出生在信阳(也有人说在郑州)的穷村子里。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整年在地里刨食,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朱柯信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每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也全都被地主收走了,以至于他们全家只能在地里捡点粮食,以此来填饱肚子。

有一回,家里实在拿不出粮食,地主带着人闯进来,父亲跪在地上求宽限几天,却被人一脚踹翻在地,劈头盖脸地骂。

当时的朱柯信一心想着长大,这样就可以帮助家里了,可谁能想到在他15岁那年,日本人”扫荡“了村子。

那天他照例去山里放羊,等到傍晚回家的时候,发现村子早就成了一片废墟,平日里会聊天逗乐的村民们也都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就连平日里对他关爱有加的舅舅,也被日本人的子弹打穿了胸口,成了一具尸体。

当时,悲痛欲绝的朱柯信满脑子就是一个想法:拿枪,杀鬼子,给亲人们报仇!

艰难参军

抱着给亲人报仇的念头,朱柯信头也不回地往县城征兵处跑。

可站在穿军装的军官面前,他突然就矮了半截 —— 常年吃不饱饭,十五六岁的他瘦得像根竹竿,军装袖子套在胳膊上直晃荡。​

“就你这小身板,上战场连枪都扛不动,怎么打仗?回去吧!” 军官扫了他一眼,语气里满是嫌弃。

朱柯信急得眼眶发红,攥着衣角结结巴巴地说:“长官,我能吃苦!让我试试吧!” 可回应他的,是铁门 “哐当” 一声关上。​

那天晚上,朱柯信蹲在征兵处墙根下,听着里面传来的口令声,指甲在掌心掐出了血印。

第二天鸡还没打鸣,他又出现在门口,第三天、第四天…… 整整七天,风雨无阻。

第七天傍晚,军官终于被磨得没了脾气:“行吧,看你这孩子有股倔劲,先当炊事员,表现好了再说!”​

就这样,朱柯信成了伙房里最勤快的小兵。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劈柴生火,淘米洗菜时还盯着窗外训练的士兵琢磨动作。

等饭菜做好,战友们去休息了,他就偷偷跑到训练场,捡起别人剩下的子弹壳练习瞄准,拿根木棍比划刺刀。

有次练得太入神,被班长撞见,本以为要挨骂,没想到班长拍着他肩膀说:“小子,有股狠劲!”​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柯信的胳膊粗了一圈,扛着大锅跑步都不带喘的。

1939 年春天,部队要选拔战斗兵,朱柯信二话不说报了名。

考核那天,他在三百米障碍跑里第一个冲过终点,射击时五发子弹打了四十八环。看着军官惊讶的眼神,朱柯信心里暗暗较劲:“我就是要证明,小个子也能打鬼子!”​

这一年,他被正式编入国民党第 13 军 81 师。第一次摸到真枪时,朱柯信手指都在发抖 —— 这可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是响当当的硬骨头。

他摸着枪身对自己说:“一定要让小鬼子血债血偿!”

浴血奋战,重伤被迫退伍​

可此前他脑子里全是“复仇”,并没有真的见过战场,也不知道战争的残酷。

直到1937年,他跟随部队参加了南口战役!

在那他才真的见到,上一秒还在跟自己有说有笑的老兵,下一秒就成了一具尸体。虽然很害怕,可毕竟是他等了两年的战场,他要让鬼子血债血偿。

那天他趴在战壕里,接连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直到枪管烫得握不住,才发现自己肩膀不知什么时候被弹片擦破了皮。

之后他又参加了郑州保卫战,当时日军的重炮把城墙轰得直掉渣,朱柯信所在的连队守着城东防线,三天三夜没合眼。

子弹打光了,就抄起刺刀和鬼子拼。

那天傍晚,他正给伤员包扎,突然听见连长喊 “鬼子包抄了!” 抬头一看,漫山遍野的膏药旗涌过来,子弹像雨点一样扫过来。

“跟他们拼了!” 朱柯信吼着冲进敌群,刺刀捅进第一个鬼子胸口时,他感觉自己的血也跟着烧起来。

混战中不知挨了多少拳脚,等他反应过来,左胳膊已经没了知觉 —— 不知什么时候被刺刀划开了大口子,血汩汩往外冒。

可还没来得及包扎,又有个鬼子举着刺刀冲过来,他侧身躲过,顺势将刺刀狠狠扎进对方肚子。​

不知杀了多少个敌人,朱柯信眼前突然一黑。等再睁眼时,四周全是尸体,血腥味呛得他直想吐。

摸了摸身上,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中了十几刀,后背黏糊糊的,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朱柯信强忍着剧痛,从其他尸体上扒下些衣服,撕成布条,将身上的刀伤绑住止血,开始往有人的地方爬。

不知爬了多久,他才被人发现,可由于伤势过重,朱柯信在床上躺了整整半年,才勉强能够下床行走。但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再也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战斗。

无奈之下,朱柯信只好退伍,回到了家乡。​

回归平凡,尘封的抗战记忆​

回到家后的朱柯信闭口不提自己的抗战经历,哪怕是子女询问他身上的伤疤,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以前打架受伤留下的,没啥好说的。

直到2013年,朱柯信的女儿朱静决定自掏腰包为91岁的父亲举办寿宴!

恰好村里人也都非常敬重朱柯信,得知他要举办寿宴一事,纷纷都赶来为他庆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过高兴的缘故,寿宴上,朱柯信竟然主动要求饮酒这让家人和宾客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但喝完酒没一会儿,朱柯信就开始跟宾客们讲述他年轻时,上阵杀敌的经历,甚至连细节都讲的明明白白。

当时众人都惊呆了,因为平日里的朱柯信老人,总是一副痴呆寡言的样子,很少主动与人交流。任谁也想象不到,原来他年轻时还有这么“勇猛”的一面。

本想着,等他酒醒了再仔细询问的,结果谁料酒醒后,朱柯信竟咬死不肯承认,甚至这副痴呆的样子跟他酒醉后,完全是两个人一般。

出于好奇,朱静找到了当地派出所,希望民警能够帮忙查询父亲的档案。​

接到报警后,当地民警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但档案资料里面却示朱柯信老人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并没有任何关于他抗战经历的记录。

民警们也感到十分奇怪,但由于权限不足,民警们无法深入调查,只好建议朱静前往民政部门和退伍军人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朱静按照民警的建议,来到了民政部门和退伍军人服务中心,将父亲在寿宴上提及的“13军81师”等信息提供给了工作人员。

当时工作人员听到之后非常重视,最后经过调查才发现,朱柯信的确是一名抗战老兵,之所以一直没有发现,完全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导致朱柯信老人的抗战档案遗失了,所以才没有人发现他参过军。

英雄重光,婉拒补助显风骨

随后,当地县领导得知县里还有一位抗战老兵之后,不禁感叹道:“想不到我县竟有这样的老英雄,我们一定要好好表彰他!”

同时,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生活可能存在困难,政府还决定给予他一定的补助。但都被朱柯信老人拒绝了,因为他说:“当年战场上倒下的兄弟数都数不清,我能活下来已经是老天爷眷顾。国家要修路建学校,哪样不要钱”

这话一说,在场的年轻干部眼眶都红了,谁能想到这位佝偻着背的老人,心里装的全是国家。

从那以后,因为朱柯信抗战老人的身份,很多学校找到朱柯信,让他为新时代的青年们讲解当时他们那个年代的遭遇。

每次接到邀请,朱柯信老人都会欣然前往,毕竟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们。​

如今,朱柯信老人早已离世,但他口中的故事永远不会中断,我们始终铭记历史!

信息来源:

大河报:抗战老兵房子被拆住进废弃道班 曾身中日军16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