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明代第一次人口普查 洪武十四年

明代第一次人口普查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正月,当时大明境内的郡县官收到了一项来自朝廷的特殊任务,编纂各自辖境内的《赋役黄册》,又称黄贴。 对于这本《赋役黄册》,朱元璋是这样规定的: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每十户为一甲。每一里设里长一人,每一甲设甲首一人。以十年为期,每年由里长和甲首督率一甲十户应役,称“见年”或“当年”。剩余的九甲在此后九年内轮流应役,称“排年”。 在中国古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劳动人民除了种地之外,还要在农闲之时承担朝廷的各项劳役,非常的辛苦。而对于人口数量能否进行精确统计,不但反应了朝廷的执行力,也揭示了一个王朝的兴亡气象。 道理很简单,百姓为了逃避徭役,会投充到地主豪强门下。一旦这种情况超过临界线,就会像明末一样,崇祯帝每年声嘶力竭要钱,偌大的大明朝却收不上几两银子来。 原本《赋役黄册》的精准度非常高,因为就连“鳏寡孤独”不能应役之人,都会被单独编成一本《畸零册》附在黄贴后面。《赋役黄册》一共四本,一本送户部,一本留本省布政司,一本留本府,一本留本县。 到了年底,身在南京的朱元璋收到了大明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不包括辽东、云南等地):一共10,654,362户,59,873,305口。其中人口前三位的地方是: 1、浙江布政使司10,550,238口,占17.62%。 2、直隶应天、松江、常州、池州、庐州、安庆、淮安、凤阳、徽州、太平、镇江、扬州、苏州、宁国十四府,徐州、和州、广德州、滁州四州,合计10,241,002口,占17.10%。 3、江西布政使司:8,982,481口,占15%。 换句话说,大致面积相当于今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四省,占据了全国人口近五成。而当时地域辽阔的山西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和北平布政使司,加起来只占全国人口的25.35%。 在这个基础上,地主文人集团抱怨江浙一地赋税高,那也就很好理解了。可问题是朝廷百废待兴,不依靠江浙,依靠哪里?依靠只有两百万人的陕西还是北平?或者是四百万人的山西?这些地方本就顶在边境线上,长年承担了艰苦的对抗外敌任务,让江浙地区的税收和北方边境地区的税收一样低,真的公平吗? 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赋役黄册》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准确度越来越低。清军入关之后,发现地方上居然都早已备好了崇祯二十四年的黄贴。这样的大明朝,能不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