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香港中文教育,以至普通话教育的

香港中文教育,以至普通话教育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教育政策因素,背后反映的是积习多年以来的殖民主义文化与政治。香港是国际城市,回归时采一国两制,但却不能以此排除去殖民地化的要求。可惜是中文为母语教学始终推行不力,香港还是以英文学校和国际学校来分化、分解本地的教育体系。 特区政府早年都是鼓吹去中文化的国际及英语教育。政府一直或明或暗的推动。而正因如此,积习以来香港殖民统治下的尊英贬中,在社会各个层面仍然盛行,主宰着社会意识。且因回归后内地的美国化开放,香港在2010年以后开展的反中政治运动等,更加重了社会上亲英去中的倾向。 上焉者,政府高官与精英带头维护殖民地原来的文化秩序,给社会作出示范。在回归后就连原来被殖民政府边缘化的左派爱国教育也在换头。回归除了增添一批新的精英外,反而使殖民化的倾向更重。 下焉者,中产专业人士早成殖民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在社会尊英贬中的气氛里,他们更身体力行,使去中化的国际学校泛滥,子女都接驳到英美澳纽加五眼联盟国家去。本地大学也以争取国际排名而愈来愈科研化、功利化,舍弃本地教育的责任。回归后的20多年来,香港社会里以英文、英美文化为尚的风气,尤胜于回归前。香港殖民文化培育出来的精英与内地来的精英都同是尊英语、亲英美。后者怎会在香港推动反殖民化,扭转尊英贬中的教育与文化趋势呢?表面上的歌功颂德,掩盖不了在实际政策与社会层面上的相反发展。 正因上有好者,社会风气驱使,香港连中下层亦一样趋向于尊英贬中,差别只是资源不足,教育的方法有问题,结果变成英文不堪,中文亦不堪的双失。在公开考试里中文科变得比英文科更为难以取得成绩,中小学里中文中史科的教学与学习困难,便是后果,且会是今后每况愈下。 朋友抱怨香港普教中举步维艰,众多学子把学校里的中文科视作畏途。若政府社会不作政策的调整,不去作文化的反攻,香港可还是挂着五星旗治下,但港人的英美殖民化却早已完成。港人便多是持着外国护照、居留权,操英语和不三不四不标准的广府话了。在回归底下,文化殖民主义竟然比殖民地时代更成功,颇是历史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