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中国很快蔓延开来。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更经受了差不多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太多的普通市民罹患重症,太多的幸福家庭从此解体,太多的医务工作者,只能穿着防护服日夜加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上。
从成功举办军运会到陷入“疫情风暴眼”,武汉人民没有被疫情吓倒,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拿出了血性与坚韧,团结与高效,让世界见识到了武汉力量,为世界书写了武汉奇迹。1月22日,直面这座城市的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就将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影片由曹金玲执导,王平久总策划,电影频道出品,湖北广播电视台、浙江横店影业和杭州1905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出品。
《武汉日夜》没有将镜头对准领导抗疫的省市干部,没有炫酷的画面与凌厉的剪辑,没有豪言壮语的渲染,没有刻意制造悲情,而是用不疾不徐的陈述方式,细腻平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下了一组组平凡而伟大的医生和患者,多层面、多角度的展现了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配合悠扬婉转的背景音乐,武汉关、黄鹤楼和长江大桥等地标建筑,在大银幕上呈现得相当清晰。令所有在这个城市生活过的人,很难不产生莫名感动。而那些平凡而朴素的面孔、或坚毅或不甘的眼神,透露出的是对生命的无比眷恋,对生活的无穷热爱,对未来的无尽期待,自然更能令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武汉日夜》用大量篇幅,讲述了重症监护室中医护人员抢救和帮助患者的辛苦,以及护送染病孕妇的不易,并将医护人员的专业、高效与勤勉,呈现得非常到位。
我们感动于以满腔热情组建W大武汉紧急志愿者车队,专门在疫情期间运送孕产妇的救援队队长王紫懿;
我们感动于在一线战斗一百多天,并为照顾外地医生,连续多日睡在自家轿车上的医生夫妻曹珊和涂盛锦;
我们感动于从上海支援武汉,在雷神山举办“战地婚礼”的护士情侣于景海与周玲亿;
我们感动于细心为死者遗物消毒,还一再向家属致歉的护士大姐。
都说医生和护士是白衣天使,他们无愧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尔精神,他们就是捍卫这座城市的英雄。没有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巨大付出,当然就没有武汉抗疫战的胜利。
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武汉万千市民承受了天降横祸,却充分展现出了人性中积极、自律与善良的一面。
丧失自主呼吸长达71天的石长江,坚持用老式随身听播放孙女的歌声,并最终恢复了健康;
对重病妻子情真意切的左双贵,让我们见识到了贫贱夫妻并非只能百事哀,同样可情比金坚。
在疫情期间分娩,却没有老公陪护的李青儿,堪称伟大母亲,为孩子倾尽了所有;
平日看似大大咧咧的李超,在住院期间却主动帮助同一小区的居民。
这样令人感动的市民群体,同样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力量。
每一个日夜,都是他们挑战疫情的见证;每一个日夜,他们都向成功无畏的迈进了一步;每一个日夜,他们都在为武汉书写光荣,为世界留下典范。每一个日夜,都值得铭记,值得回味,值得尊重。疫情不长眼,人间有真情。在导演的巧妙处理之下,影片营造出的感同身受的氛围,让无数观众都陷入其中,眼眶温润。
如今放眼全球,纽约、伦敦和巴黎等世界一线城市已被新冠病毒折磨了大半年,依然看不到清零的希望。而在全中国的通力支援下,武汉从1月23日关闭离汉通道,到4月18日全市区整体降为低风险,1400万市民创造了人类抗疫史上的伟大奇迹。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伟大的市民,显然一点都不夸张,他们当之无愧。
而用心做出这部纪录片的团队,当然也让我们肃然起敬。要知道,他们的拍摄工作何其艰辛甚至危险,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何等巨大。贺岁档强片如云,但《武汉日夜》却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一部直击我们内心的纪录电影,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