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开国少将去世不穿军装,老领导夫人叹息:这辈子他受了太多的委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段苏权去世那天,很多人都愣住了。按照惯例,开国将军辞世时,都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段苏权去世那天,很多人都愣住了。

按照惯例,开国将军辞世时,都会身着军装,以军人的身份告别这个世界。

但他没有,连一颗军功章都没带走。

老战友们沉默地站在灵堂前,仿佛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直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来,她看了一眼遗体,轻轻叹了口气:“长征路上,我们就给他开过一次追悼会了,可他没死,拖着伤腿爬回了部队……这一生,他受的委屈太多了。”她是任弼时的夫人陈踪瑛,话音未落,屋里的人眼圈都红了。

这不是普通的悼念,而是对一位被历史埋没的英雄迟来的敬意。

1916年,段苏权出生在湖南茶陵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咬牙供他读书,这让他成为日后那批开国将军里少有的“读书人”。14岁那年,他加入共青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年纪虽小,胆子却不小,组织农民武装、宣传革命思想,干得风生水起。

上级看他能力出众,把他一路提拔,年仅18岁,就成了一支独立师的政委。

听起来风光,可实际上,这支独立师不过八百多人,武器装备简陋,甚至还有人拿着大刀长矛。

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他们拼死抵抗,终究寡不敌众。

战斗中,段苏权腿部负伤,被师长王光泽强行送到老乡家养伤。

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部队最终被全歼,王光泽被俘后英勇就义,而段苏权因伤未能归队,成了“失踪人口”。

他拖着伤腿回到家乡,三年后,听闻太原有党组织,立刻动身前往,终于在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老领导任弼时。

任弼时惊讶不已,因为组织早已认定他牺牲,还为他开了追悼会。

“你还活着,太好了!”任弼时拍着他的肩膀,可段苏权的心情却复杂极了。

这三年的“空白”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尽管他重回革命队伍,屡立战功,最终成为开国将军,但这段经历始终像一根刺,扎在历史的缝隙里,让他在关键时刻失去了该有的荣誉。

1947年,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司令员,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然而,辽沈战役中,他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他手下的小紫禁山阵地丢失,他却没能第一时间上报,结果林彪是从敌人的广播里得知消息,震怒之下,狠狠批评了他。

第二,在攻打锦州机场时,他因指挥部信息不清,导致行动延误,再次被林彪点名批评。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小紫禁山的失守,他本人也是后来才知道;攻打机场的延误,也有指挥混乱的责任。

可惜,战场不相信解释,林彪的怒火直接影响了他的仕途。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要被打入冷宫时,他却在锦州战役中打出一场漂亮仗,率部第一个冲进锦州城,为战役胜利立下大功。

随后,他率队阻击廖耀湘兵团,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可战后,他却被调离八纵,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长。

从纵队司令到作战处长,这是降职,而非升迁。

原因众说纷纭,但他没有争辩,默默接受了安排。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担任志愿军空军副司令,一次作战后,他发现上报战果有水分,直接向彭德怀汇报。

结果彭德怀大怒,空军司令部不得不做出检讨。

这事让不少人记恨上他,授衔时,他本该是中将,最终却只被授予“暂授少将”。

“暂授”二字,是他一生的委屈缩影。

有人拿他当年“失联三年”说事,认为不宜授予高衔。

可谁都知道,他三年后归队,战功赫赫,凭本事杀出一条血路。

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一旦被贴上标签,便很难撕掉。

授衔后,他再也没穿过军装,甚至连去世时,也未曾再披上这份荣耀。

不是不珍惜,而是心里有太多说不出的苦涩。

有人说,段苏权的一生,是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充满传奇,也充满无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