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姜文北影评委团惹争议!倪妮、叶锦添遭质疑,评审团位置不心虚吗

今年北影节天坛奖评委名单一出,热搜直接炸了锅。去年网友吐槽“半桶水评委毁内娱”的余威还没散,今年姜文带着陈冲、倪妮、叶锦

今年北影节天坛奖评委名单一出,热搜直接炸了锅。去年网友吐槽“半桶水评委毁内娱”的余威还没散,今年姜文带着陈冲、倪妮、叶锦添这帮人往评委席上一坐,争议声浪比红毯上的闪光灯还刺眼——有人拍手叫好“这才是真神仙打架”,更多人阴阳怪气“内娱评委门槛是掉沟里了吧”?咱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届评委团到底是实力派扛旗,还是资本硬塞的“关系户联盟”?

先瞅瞅主席姜文。这位爷的江湖地位倒是没人敢哔哔——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导演演员双修还拿过戛纳评审团大奖,奥斯卡也混成过会员,往评委席C位一杵,起码镇得住场子。可问题出在底下那帮“辅佐大臣”身上。陈冲算是争议最小的,毕竟人家早年在好莱坞演过《末代皇帝》。

真正点燃火药桶的是倪妮。虽说《金陵十三钗》出道即巅峰,但后续作品要么扑街要么镶边,唯一能吹的《消失的她》还是镶边女主,连个主流奖项提名都没捞着。这回突然空降评委席,网友直接开嘲:“自己还没拿影后呢,倒有资格给别人颁奖了?北影节是搞选美还是选评委?”更有人扒出她去年在综艺里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都说不利索,质疑“流量花瓶硬充学术派”。

叶锦添的入选更是让人满头问号。作为美术指导,他靠《卧虎藏龙》拿过奥斯卡不假,但让搞舞美的人来评演技奖项,好比让厨子去当足球裁判——隔行如隔山啊!有网友毒舌:“下次干脆请灯光师来评最佳剧本,反正都是‘照亮别人’的工种”。倒是英国导演大卫·叶茨靠《哈利波特》系列勉强撑住国际牌面,可他的近作《神奇动物》系列扑到妈不认,被调侃“魔法失灵的人来给现实题材打分”。

然而两位国际评委更是让人来凑数的——前者最出名的身份是苏菲·玛索前男友,后者代表作豆瓣评分刚过7分,被嘲“北影节为了国际化连吉祥物都凑”。最绝的是评委名单公布后,眼尖的网友发现七人评委团里足足四位有演员身份,而往届至少会配个编剧或制片人平衡专业维度,今年这操作被解读为“向流量妥协的实锤”。

不过也有圈内人出来挽尊。某匿名选片人透露:“倪妮背后是资本力推的新生代话语权,叶锦添代表工业体系话语权,这叫商业与艺术的微妙平衡”。更有人翻出陈冲去年担任海南岛电影节评委时力挺新人导演的案例,试图证明“评委不是光看资历”。但网友显然不买账。

其实争议背后藏着更狠的行业潜规则。今年主竞赛单元三部华语片里,马丽监制的《好好的》和白客主演的《大风杀》都是开心麻花系作品,而倪妮与陈冲恰好都和麻花系资本有过合作——这不免让人联想“评委席是否提前为自家项目铺路”。更有业内人士爆料,某入围影片导演曾私下吐槽:“现在电影节拼的不是作品质量,是评委席有没有自己人”。

说到底,网友的怒火根本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绝望。当叶锦添们坐在评委席指点演技时,真正的老戏骨如李雪健、吴彦姝却连提名都捞不到;当倪妮们手握生杀大权时,那些在文艺片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演员依然无人问津。

或许,这种操作可能是有什么大动作呢。让倪妮这类有流量属性的评委加入,既能赚话题度又能讨好年轻观众,至于专业度?反正最后大奖大概率会给到土耳其或伊朗影片,国内项目不过是陪跑工具人——这套“外战内宣”的组合拳,可比认真搞评选精明多了。

所以啊,你看名单公布当天,热搜前十有六个是评委八卦,真正讨论电影的连影儿都没有。这年头,谁还关心电影好不好?大家只想看评委席上的“戏精”们还能整出什么新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