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薛延陀之战是指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灭亡漠北部族薛延陀的战争。薛延陀战争是继唐朝灭东突厥之战后,第二次大规模用兵北方草原,也是唐初对漠北最后一战。
经此一战,大唐彻底降服漠北草原诸部,北方边境彻底安宁。

很多人误以为薛延陀是一个人,但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名字,而且是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
一直以来,薛延陀居于漠北,本为匈奴别种铁勒之一部,薛族灭并延陀族,称为薛延陀。
薛延陀的官制、习俗与突厥相似,南北朝至隋朝以来,突厥已崛起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游牧帝国,草原各部皆臣服,薛延陀也不例外。
后来突厥在隋文帝杨坚的离间打击下,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薛延陀臣服于西突厥。
不过,薛延陀并不是一个“听话”的臣属,反而很叛逆。唐太宗继位不久,西突厥便爆发内乱,薛延陀首领夷男趁机率部落七万余户投靠东突厥。

不过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性格残暴,对铁勒诸部压迫深重。当然,夷男也不是好惹的,率领族人,拿起武器愤然反抗,多次击败突厥大军。
铁勒诸部希望给夷男上汗号,不过夷男深知虽然侥幸打赢了几次仗,但真要与东突厥扳手腕恐怕没这个实力,而且也不想当被打击的活靶子。
恰在此时,大唐给他伸出了橄榄枝。原来自李世民继位以来,东突厥经常南下袭扰,李世民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在漠北草原建立一个强大的反突厥联盟来削弱颉利可汗。
桀骜不驯的薛延陀映入李世民眼帘。于是李世民派游击将军乔师望出使薛延陀。
有了大唐帝国的支持,夷男自然高兴,便积极与唐朝往来。大唐与薛延陀都希望剿灭突厥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共同的利益使他们走到一起。
夷男先是被册封为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后成立薛延陀汗国,建牙帐于大漠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下,在李世民的支持下与东突厥分庭抗礼。

作为回报,夷男遣使入贡,成为唐在漠北的附属藩国。随着薛延陀势力扩大,回纥等漠北部落纷纷归附。
此后在唐朝与薛延陀的南北夹击下,东突厥遭受极大战略威胁,日渐被削弱。
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统率数万大军对东突厥发起反击,一举灭亡东突厥汗国,捉拿颉力可汗归还长安。东突厥的人口被唐朝和薛延陀瓜分。
此后,薛延陀趁漠北权力真空,迅速扩大势力,占据原东突厥的大部分地盘,拥有精兵二十万。
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取代东突厥成为大漠最强大的部族,同时与唐朝建立联姻关系,李世民将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

当然,李世民不愿意让漠北出现一个统一且强大的部落政权,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分而治之。
为此,李世民先是扶助回纥抑制薛延陀,后于638年下诏封夷男的两个儿子大度设、突利失为小可汗,以分其势。
除了内部分化瓦解外,李世民还册封忠于大唐的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新的东突厥可汗,建牙帐于河套等漠南地区,以此作为大唐和薛延陀之间的缓冲区。
夷男虽然表面上维持与大唐的紧密关系,但仇恨的种子已埋下。
当初共同的利益使他们走到一起,但随着突厥的灭亡,两大势力开始分道扬镳,彼此都不希望成为第二个东突厥,漠北的战争阴云密布,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唐灭薛延陀,漠北草原终极一战641年,唐朝与薛延陀的关系彻底破裂,夷男不希望东突厥死灰复燃。
夷男趁李世民即将封禅泰山之际,命其子大度设率军对东突厥施以重大军事攻击,意图在唐朝军队援助前,彻底摧毁阿史那思摩政权。
此时的东突厥势力衰微,与颉利可汗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在薛延陀骑兵的凌厉攻势下迅速败北,阿史那思摩撤回长城内,在朔州一带驻扎。
李世民当即派大将李勣、张俭、李大亮、张士贵和李袭誉率军增援。
双方在漠南首次交锋,薛延陀骑兵虽然有机动优势,但在身经百战的大唐军队面前讨不到丝毫便宜,李勣轻松打败大度设。

夷男以为经过多年的拓张发展,可以和唐军一较高下,至少会是一场恶战,但没想到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趋势。
夷男这才意识到薛延陀与大唐之间的实力差距,于是派遣特使前往长安觐见李世民,表示和平相处之意。
当然李世民也没想把薛延陀怎么样,只是派遣使者虚张声势的指责夷男一番,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而薛延陀虽然名义上仍是唐朝的附庸,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固。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夷男一边定期攻打突厥,另一边向唐朝进贡马匹牛羊,求取和亲。
李世民早已看透薛延陀称霸的野心,预料到将来必有一战,故对和亲之事颇有抵触,因为如果公主嫁给夷男,夷男的可汗之位将有更大的合法性,届时唐朝将更加难以控制薛延陀。
李世民遂以彩礼不足为由拒绝。644年底,阿史那思摩和他的东突厥在薛延陀的进攻下彻底崩溃,这导致唐试图重建附庸国东突厥的计划破产。
薛延陀的行径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不过此时的大唐正用兵高句丽,唐军主力被牵扯在辽东,暂无暇北顾。

645年,夷男病逝,其子拔灼自称多弥可汗。与谨慎的夷男相比,拔灼要激进许多,认为李世民正在东征高句丽,北方防务空虚,竟主动进攻唐朝边境。
不过拔灼在李世民面前犹如一个小透明,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李世民预料,李世民早已命令执失思力率领突厥士兵保卫夏州(今陕西榆林),拔灼进攻受挫。
646年,东征高句丽告一段落,李世民迅速重心北移,阻止兵力对薛延陀进行大规模攻击。
于是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率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凉州及胡兵,以及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分道并进。
此时的薛延陀内部出现问题,拔灼易怒多疑,废黜夷男的大臣,重用亲近,这使得大批勋贵及其不满。
当唐军主力来攻时,薛延陀内部人心涣散,几乎失去战斗能力。
面对唐军的威胁,薛延陀士兵四处溃散,拔灼本人逃至回纥,但不久就被回纥听到,他们袭杀拔灼及其心腹。

不久,剩下的薛延陀人支持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为可汗,但唐朝坚决歼灭薛延陀。大将李勣纵兵讨击,斩杀五千余人,俘男女三万余口,将咄摩支带回长安。
至此唐灭薛延陀之战宣告结束,为其编户,并设州郡,北部边境得到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