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发布了《开国将军钟伟,性情火爆,被人装入大麻袋,先用乱棍打,然后沉江》一文,文中讲到:彭德怀元帅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受到了错误批判,钟伟、邓华、万毅、洪学智等四位开国将军仗义执言,结果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其中的钟伟被迫离开了部队,下放到了安徽当起了农业厅的副厅长。
本文来说一说邓华的遭遇。
钟伟出自彭德怀担任军团长的红三军团,而邓华却是出自红一军团。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先是到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辽沈战役后,担任第44军军长,属于第四野战军系统的人,和彭德怀并无直接交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邓华由第十五兵团的司令员改为担任了第十三兵团司令员,正式在彭德怀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从而和彭德怀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就因为和彭德怀志趣相投,邓华在庐山会议后期被说成了“俱乐部成员之一”,被拉回沈阳继续接受批评。
1960年沈阳军区四级干部会议之后,邓华被迫离开了部队,举家迁到北京,住招待所,等候新工作的分配工作。
到了次年春,才被安排到四川当副省长。
他在动身赴川前,见到了受毛主席委托前来送行的罗瑞卿。
罗瑞卿郑重地转述了毛主席的原话——“犯了错误不要消极,也不要抬不起头,要正确认识和改正。”
正是毛主席的这句话,邓华没有过分的灰心,他坚信,冤屈终有一天会洗脱。
不过,到了四川,由于工作繁重和心情不好,身体状况变得糟糕,得了肺气肿病,体重不断下降,1962年底,体重已由正常情况的下120斤下降到72斤。
为此,他不得不在1963年1月住进了重庆的医院,直到1964年4月才出院。
1965年9月,毛主席决定建设大三线,准备打仗,于9月23日这一天,在颐年堂郑重接见了彭德怀,长谈了五个多小时,恳请彭德怀复出,前往西南区工作。
就这样,彭德怀到了四川成都,被安排在永兴巷7号。
这个时候,邓华已经病愈出院了,住在成都市前卫街44号。
前卫街和永兴巷相隔并不远,彭德怀打听到邓华的住址,乐坏了,像个小孩子似的,笑呵呵地拉起警卫参谋,就要往前卫街跑。
参谋莫名其妙,问:“老总,到底是什么事呀?难得你这么高兴!你这是要拉我哪里去呢?”
彭德怀抑制不住一笑的兴奋,笑容满面,有些调皮地说:“找邓华去!我刚刚打听过了,他就住前卫街!”
彭德怀走的时候,不忘从衣兜里掏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烟盒,看了一眼,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这个烟盒的来历不凡——它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送的珍贵礼物。
彭德怀知道邓华的烟瘾大,经常手不释烟,一直想把这个烟盒送给他,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心想,这次正好亲手交给邓华了。
然而,等他和警卫参谋风风火火地赶到前卫街44号,还没有敲门,听到院子里面邓华的孩子们欢快玩耍的嬉闹声时,他犹豫了。
1960年,彭德怀在吴家花园隐居时,希望能在颐和园路口与杨得志上将路遇,但考虑到自己的处境,生怕会牵连到故友,最终不了了之。
这次,在邓华家院门口,同样的顾虑又涌上了心头。
踌躇再三,他猛然扭转了头,大步流星地往回走。
警卫参谋大惑不解,追着问:“老总,都到了门口了,怎么不敲门进去呀?”
彭德怀的内心酸楚,嘴里吭哧吭哧地喷着粗气,没有回答。
回到住处,他把那只精美的烟盒放进了保险柜。
1978年,中共中央为彭德怀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于12月24日举办了追悼大会。
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听说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邓华因病住进三〇一医院,专门带着那只金光闪闪的烟盒前去看望,嘴里念叨着说:“彭总对因他的事而连累到的人感到非常内疚,他很想念你,这个烟盒,是他生前反复叮嘱我要送给你的纪念品,现在,我转交给你,算是圆了他这个小小的愿望了。”
邓华手捧烟盒,听了浦安修的话,想起以往与彭德怀交往的种种,不由得放声大哭。
这正是:莫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