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印度的“太阳神-L1号”发射成功,两个月前,印度的“月船3号”也发射成功了。印度不少官员都表示,印度已经成为“航天大国”,不再需要别国的卫星了,印度自己就能发射卫星。
印度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目前,印度国内是已经开始用他们的发射的卫星传输回来的信号了,只是,这个印度卫星传回来的信号如何,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但通过这事也能看出印度确实要自主研发卫星了。
不少人就有疑问了,印度一个贫富差距如此大的地方,真的能研发出比中国和美国还要厉害的卫星吗?印度卫星的性能可以比得过美国和中国吗?
以目前的卫星水平来说,全球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北斗”;欧洲的“伽利略”。
美国的GPS共有24颗卫星,分别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的倾斜轨道上,高度约有20.2万公里,定位的精度在10米左右,可以满足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的精确三维位置、运动和时间,可以作民用也可以军用。
从2004年开始,美国国防部就在升级GPS卫星系统,想让GPS变得更加牢靠,在未来的特殊情况下可以稳住场面。
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很少出现在报道中,这个导航系统主要就是民用的,共有30颗卫星组成,高度约在2.41万公里,定位的误差在1米左右。比起美国的GPS,伽利略导航更加安全,不用担心会被窃取资料。
但是这个伽利略导航系统有一个缺点,想使用它,就必须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他的地方都使用不了。
英国脱欧后,为了防止被限制使用伽利略导航,就计划投入30亿英镑自主研发英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根据英国发布的声明来看,英国研发的导航系统是可以兼容美国GPS的,即是民用也是军用。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开发于苏联时期,最初是为了军用设计研发的,总共有33颗卫星,在2007年开始在俄罗斯境内服务,2009年业务拓展到全球。格洛纳斯主要定位陆地、海洋和空中目标的坐标、运动速度等信息。
中国的北斗比以上3个卫星导航系统出现的都晚,但是性能绝对能与美国的GPS相提并论,甚至有要超过的趋势。2020年6月,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完成了全球的星座部署。7月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一颗备份卫星。截止到7月,北斗系统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服务。
总的来说,全球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卫星导航,基本全出自以上四个卫星系统,别的国家想要来分一分都很难,技术层面就是一个难以翻越的高山了。那印度有什么底气拒绝四大卫星系统呢?
大家可能都不清楚,印度对航天的研究早在1947年就开始了,1962印度正式成立了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准备开始对航天展开研究,当时美国和苏联斗的如火如荼,谁都没注意到印度的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了。
据报道称,印度的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质,也有场地开展研究工作,于是,科研人员就把教堂和牛棚改成了试验厂房和办公地点。没有专门的车运载首枚探空火箭时,印度的科研人员就用自行车把火箭的部分零件运到发射场。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印度的首枚火箭在1963年11月发射了,也发射成功了,这也让印度有了往下走的动力。1975年,印度的第一颗自制卫星在苏联的火箭发射场发射成功,5年后,印度自主研制的SLV-3火箭,把“罗西尼”试验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印度也成为了世界上第6个可以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017年,印度发射了一枚搭载的104颗卫星的火箭,创下了单次发射最多卫星数量的世界纪录。2019年,印度用反卫星导弹成功摧毁一颗卫星,也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4个有反卫星能力的国家。
从印度这些年在航天途中做的事情来看,印度确实是有底气对中俄美和欧盟的卫星导航系统说“NO”,但是印度在航天方面的技术并不能算是世界第一梯队,而是第二梯队。
这源于印度研发的导航卫星的一些部件并不是印度生产的,依然是从其他国家买来的,这并不能全概括成是印度制造。而且,印度发射的“月船1号”和“月船2号”都失联了,所以,印度在航天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提高。不过,航天专家表示,从发展的趋势上来说,印度的航天实力已经能和日本媲美了。
印度政府这些年虽然一直增加航天方面的预算,但是比起美国等国家来说,还是少得可怜。在许多年前,印度的火星探测器项目的启动资金只有8000万美元,还不如好莱坞一部电影的投入。
再看2023-2024财年的预算拨款,印度给太空部的预算是16亿美元,而美国给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预算超过了270亿美元。
从这方面来看, 印度确实挺有毅力的。
不过,有毅力是一回事,技术能不能过关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印度目前的技术来说,与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还有一大段距离,更不要说是近些年在科技发展上迅猛发展的我国了。
自主研发科技技术这本是好事,但要是印度无法先解决国内的基础设施等问题,就花费力气来整活卫星导航,实在有些难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