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被恶意测评三年后:这封律师函,TCL早该发了!

作为一个在数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我见证过太多测评博主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也目睹过这个行业从“技术分享”到“流量狂

作为一个在数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我见证过太多测评博主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也目睹过这个行业从“技术分享”到“流量狂欢”的畸变。

直到最近自封知乎蓝某人(以下简称“蓝大”)与TCL的这场风波,我才惊觉:某些测评博主早已沦为资本的提线木偶,用“客观中立”的画皮,将消费者玩弄于股掌之间。

双标测评:精准打击的流量密码

蓝大对TCL的“特殊关照”,早已不是秘密。

在对比TCL Q10L Pro与某信的产品测评中,他刻意选取低码率低帧数的片源,将TCL的控光优势贬为“营销噱头”,却对某信同价位产品的字幕光晕闭口不谈。

更讽刺的是,当网友在评论区指出其“选择性失明”时,蓝大直接拉黑删评,上演了一出“言论自由”的黑色幽默。

这种双标操作,在蓝大的测评中几乎成了“标配”:TCL的288Hz刷新率被贬为“无用技术”,某信的300Hz/330Hz却被包装成“行业突破”;TCL的TSR芯片被质疑“智商税”,某信的同类芯片却成了“国产之光”。

测评TCL的288Hz

测评某信的300Hz/330Hz

如此明目张胆的偏袒,不禁让人怀疑:蓝大究竟是技术专家,还是品牌方的“白手套”?

键盘参数:数据推算下的技术造假

如果说双标测评是蓝大的“流量暗器”,那么“键盘参数”则是他最擅长的“降维打击”。

在测评TCL T7L Pro时,蓝大仅凭“背光数量”就断言其对比度不足2000:1,却拒绝提供任何实测数据。而当被质疑方法论时,他直接凹出“专业人士无需解释”的人设。

这种“凭空捏造”的测评方式,不仅侮辱了消费者的智商,更让那些在实验室里熬夜调试数据的技术人员心寒。

更令人咋舌的是,蓝大对参数的解读堪称“随心所欲”:TCL的屏幕反射率被斥为“文字游戏”,某信同系列产品的反射率差异却被选择性忽视;

TCL的峰值亮度远超标称值,却被暗示“需手动调节”,而某信的亮度虚标却成了“足够明亮”。

这种双标逻辑,早已超越了技术讨论的范畴,沦为赤裸裸的舆论操控。

面对长达数年的测评攻击,TCL的隐忍令人心疼,但也印证了其底气:

● 专利护城河:华星光电累计1400项专利,HVA屏北美市占率超30%,连三星都来“抄作业”;

● 全球战场反哺:当蓝某在知乎撕扯参数时,TCL已向索尼、三星供货高端面板,用国际市场表现打脸“键盘测评”。

测评行业的自我净化,或许正始于这场“较真”。正如TCL用22项专利终结屏幕黑边,我们同样需要破除流量黑箱,让技术回归真实,让选择忠于理性。

TCL的律师函,撕开了测评圈最后一块遮羞布。当某天我们不再需要“防坑攻略”来看测评,当博主们回归“测评”的初心,这个行业才算真正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