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有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人生如登山渡海,能容他人难容之境,方能见天地辽阔。容,不是示弱妥协,而是以柔韧化刚强,以包容破桎梏。正如唐代布袋和尚偈语:"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容人者渡人,容事者破局,容言者明心,此中藏着与万物共生的智慧。

01 容言,可立风骨
《论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告老还乡前举荐仇人解狐接任。晋悼公惊问其故,他答:"您问谁能担此任,未问谁与臣有怨。"后解狐病逝,又举亲子祁午,成就"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佳话。容逆耳之言者,往往心有乾坤。
北宋范仲淹推行新政遭贬,昔日门生纷纷避嫌。唯诗人梅尧臣赠诗:"公心如青天,白日无片云。"范仲淹读后洒扫庭院,笑言:"清风自会扫尘埃。"他将诋毁化作砥砺之石,在岳州重修岳阳楼,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千古绝唱。正如《围炉夜话》所言:"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容言如镜,照见的是胸怀的宽度。

02 容事,可开新局
敦煌藏经洞曾封存千年典籍,王道士不识珍宝,将经卷卖给英法探险家。后世多有痛斥其愚,学者季羡林却叹:"若当时留在动荡中国,这些典籍恐早已湮灭。"历史长河奔腾向前,容得下遗憾,才看得见文明的另一种延续。
晚清张謇状元及第后投身实业,旁人讥其"舍庙堂而事商贾"。他在南通创办纱厂屡遭挫败,却将账本与败绩公示于众:"成败皆可为后人阶。"二十年间,他建起中国最早的博物苑、师范学校,让江南小城成"近代第一城"。恰如佛经所言:"芥子纳须弥",容得下事与愿违,方能在裂缝中看见光的方向。

03 容人,可聚星河
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冯谖三弹长剑索要待遇,他皆微笑应允。后冯谖"焚券市义",为其经营出狡兔三窟的退路。太史公评:"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最珍贵的包容,是给落魄者尊严。
明代王阳明剿匪时,俘虏中有一书生痛哭:"自幼苦读圣贤书,奈何饥寒作贼!"王阳明为其松绑,赠银遣返。后书生组织乡民归耕,成地方善士。弟子不解,阳明答:"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容人改过,才是真教化。"《小窗幽记》有云:"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容人之失者,终将收获满天星斗。

《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故宫太和殿前嘉量斗斛刻着"知者减半,省者全无"八字,隐喻天地有容乃成其久。容,是苏东坡"庐山烟雨浙江潮"的豁达,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勇气,更是敦煌壁画历经风沙仍慈悲的微笑。当我们学会以江河之量容纳泥沙俱下,生命的河道自会奔向壮阔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