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汉灵帝为啥会临终托孤太监蹇硕?皇权最信任的是宦官而不是外戚

中意的小儿子刘协的太子储位还没落听,另外一个皇子刘辩的亲舅舅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何进还没被调离京城,只有三十出头的汉灵帝自己

中意的小儿子刘协的太子储位还没落听,另外一个皇子刘辩的亲舅舅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何进还没被调离京城,只有三十出头的汉灵帝自己就挂了。东汉又一个皇帝没活过35岁,算来已是第十一个。顺便说一嘴,东汉统共也就那么十四个皇帝。没早挂的只有最开始的汉光武帝、汉明帝,以及最后那个把皇位禅让给曹丕的汉灵帝的小儿子——汉献帝刘协。

汉灵帝的病来的太快,快到连顾命大臣都没来得及找。恰巧当时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正好在皇宫内,汉灵帝就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这个宦官。接下来蹇硕的反应,你应该能想得到。他立刻下诏召何进进宫,准备先把何进这个最大的障碍除掉,然后遵照汉灵帝的遗嘱立刘协为皇帝。

如果你看过美剧《权利游戏》的话,此时的蹇硕就是被托孤的北境之王。可蹇硕不像北境之王那样还有那么多别的想法。蹇硕这可是全力在遵照汉灵帝的旨意在行事。

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到,为什么自古皇帝都那么宠幸、信任太监了。回到人的本性上来看,人人都有私心。宦官有,权臣、外戚有,皇帝一样也有。但从坐在最高位的皇帝看来,比较起来,最没私心、最不惧威胁的还是宦官。只有不会有后代、没有家族缠累的宦官们对自己最不惧威胁。不但不惧威胁,而且最能够顺从自己的意思做事。

相比较起来,外戚和权臣可就没那么好控制了。在权臣背后也好,外戚背后也好,是有那么一个庞大家族的,这个家族势必会和皇族的矛盾发生冲突。在皇权还不像明清那么强大的秦汉,皇帝最顾及的是另一个强势家庭的崛起。而在宦官身上,就完全不需要有类似的顾虑。宦官作为一种势力,再作恶多端,也只能依附在皇权身上,只能至死维护他赖以生存的根本,他所拥立的那个权利中心,皇帝或某个皇子。

此时的宦官蹇硕如同之前之后的所有宦官一样,要拼命维护住自己赖以生存的皇权。如果不发生意外,和前朝一样,宦官势力是有很大机会胜过外戚的。在汉灵帝即位的时候,当时掌权的窦氏就被宦官打败而被灭族。只是物极必反,宦官在汉灵帝当皇帝的二十多年里,依仗皇帝威权,做了太多恶事,已成了人人厌恶的存在。

蹇硕属下的一个司马潘隐,和何进是旧交。在何进进宫迎接的路上,迎面走来的潘隐给何进使眼色,何进意会。大惊之余,何进急忙抄近路跑回到自己控制的军营之中,然后带领军队控制了所有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刘姓封王的所有王府。

纵观古今,集权制国家里皇权交接的时候,往往都是一个王朝最为危险的时候。而在皇权争夺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控制住军队。有了军队的支撑,才有可能在权利争夺中获胜。此时的何进最大的优势就在这里,自己在军中多年,京城的军队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相比之下,蹇硕就吃亏很多,虽然名义上是何进的上司,但实际掌握的军队却不多。即使手上掌握的军队,人心也不在自己这边。

蹇硕手上的牌不好,而且也没有及时去争取联合自己的战略同盟——董太后以及支持刘协登基的臣子。只是自己单独行事,行事又不周全细致。在何进跑出宫的那一刻,他的败局已然注定。

何进派兵控制所有的王府这一招也够狠。把控住那些在立储上有发言权的刘姓宗室们,皇帝自然是自己外甥刘辩的。于是在皇帝出殡的两天后,汉少帝刘辩登基。紧接着,尊刘辩的生母——何皇后为太后。之后,何太后临朝听证,同时大将军何进录尚书事。尚书台是东汉权利的最中心,录尚书事意味着不仅仅军队,朝政也掌控在何进手上了。就这样老何家,这个汉灵帝一手制造的,新兴的外戚掌控了东汉朝政。

同时,何进任命了后将军袁隗为新皇帝的老师。袁隗大家不太熟悉,但他的两个侄子知名度都很高——袁绍、袁术。这哥俩是三国演义里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们《十八路诸侯》的主人公。此时,他的两个侄子都追随在何进帐下。关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我们稍微等一下介绍,我们先回到夺得最高权利的何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