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啥很多人不愿做肠镜?院士: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

老张,52岁,是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员。身材微胖,平时喜欢吃烧烤、喝点小酒,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有个习惯,每天早上

老张,52岁,是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员。身材微胖,平时喜欢吃烧烤、喝点小酒,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有个习惯,每天早上一杯浓茶,蹲个十几分钟的厕所,日子过得舒坦。可最近半年,他发现自己的排便习惯变了。大便时总觉得排不干净,有时候还带着点血丝,颜色黑乎乎的,像是柏油。他起初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吃多了辣椒上火,买了点药吃,症状却没改善。

老张的妻子小刘是个急性子,催他去医院检查:“你这年纪了,别拖,肠胃问题可大可小!”老张却摆摆手,皱着眉说:“去医院?做肠镜?那多尴尬,听说还疼得要命,我才不去!”他嘴上硬气,心里却有点慌。毕竟,单位里有个同事前年查出结肠癌,拖到晚期,没两年就走了。老张越想越不安,可一想到肠镜检查的“恐怖传闻”——插管子、喝泻药、暴露隐私,他就打退堂鼓。

这天,小刘偷偷在网上搜了肠镜检查的相关信息,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的一段话:“45岁之前还没做肠镜的话,一定要尽快进行一次检查,做一次可保5年、10年没问题,你不会得直肠癌。”小刘把这话念给老张听,半开玩笑地说:“你再不去,肠子真出事了,后悔都来不及!”老张被念叨得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医院。

在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详细询问了老张的症状,眉头一皱:“你这情况,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道问题,必须做结肠镜查清楚。”老张一听“肠镜”,腿都软了,嘀咕道:“能不能不做?换个别的方法?”医生严肃地说:“结肠镜是检查肠道最直接、最精准的办法,拖不得。”最终,在妻子和医生的双重“压力”下,老张咬牙答应了。

这次检查,不仅让老张彻底放下了心理负担,还让他对肠镜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不愿做肠镜?它到底有多重要?院士的话是不是真的靠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肠镜的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肠镜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这么重要?

结肠镜检查,简称肠镜,是用一根细长、柔软的管子,带着摄像头,插入肛门,深入直肠和结肠,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却是目前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通过肠镜,医生能清楚看到肠壁上的息肉、溃疡、炎症,甚至发现早期结直肠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多次强调:“结直肠癌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癌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肠镜是发现早期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他指出,45岁是一个关键年龄节点,这个年纪开始,肠道疾病的风险逐渐上升。一次彻底的肠镜检查,能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处理,甚至能“保你5年、10年无忧”。

老张一开始对肠镜一无所知,以为就是“插个管子”那么简单。医生给他科普后,他才知道,肠镜不仅能检查,还能直接处理一些小问题。比如,发现息肉时,医生可以在检查中直接切除,防患于未然。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但早期发现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反之,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可能不到20%。这组数字让老张倒吸一口凉气,暗自庆幸自己没继续拖。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做肠镜?心理障碍是大敌

老张的犹豫,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态。肠镜明明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排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理尴尬,觉得“丢人”老张一开始就觉得,脱裤子、露屁股,让医生“探肠子”,太难为情了。尤其是男性,觉得这事伤自尊。医生却说:“我们每天做几十个肠镜,早就见怪不怪。你健康最重要,害羞解决不了问题。”害怕疼痛,传闻“吓人”网上流传着各种肠镜的“恐怖故事”:插管子疼得死去活来,肠子被捅破……老张听同事说过“肠镜疼得像生孩子”,吓得不敢去。实际上,现代无痛肠镜技术已经很成熟。检查时,患者会在轻度麻醉下睡一觉,醒来时检查已经结束,几乎没感觉。准备过程麻烦,嫌“折腾”做肠镜前,需要喝泻药清肠,把肠道里的粪便排干净。这个过程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老张抱怨:“喝几升泻药,拉得人虚脱,谁受得了?”医生解释,清肠是保证检查效果的关键,现代泻药配方已经改良,味道没那么难喝,拉肚子次数也减少了。认知误区,觉得“没必要”很多人像老张一样,觉得肠镜是大病人才做的检查,自己只是便血、便秘,没到那地步。殊不知,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可能就是肠道病变的信号。等到有明显症状再查,往往已经晚了。经济和时间成本有些人担心肠镜费用高,或者工作忙没时间。实际上,普通肠镜检查费用在300-1000元不等,无痛肠镜稍贵,但很多医保都能报销。一次检查花半天时间,换来几年安心,性价比很高。

老张听完医生的解释,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他发现,排斥肠镜的根源,其实是自己对它的误解。真正了解后,他反倒觉得“这事没那么可怕”。

做一次肠镜,到底能“保”你多久?

李兆申院士的话听起来很吸引人:“做一次肠镜,可保5年、10年没问题。”这话有科学依据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早期发现,防癌于未然结直肠癌的发生,往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常肠黏膜→息肉→腺瘤→癌变。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通过肠镜,医生能发现并切除息肉或腺瘤,直接阻断癌变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定期肠镜检查能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70%以上。个性化检查频率院士说的“5年、10年”,指的是大多数健康人群的检查间隔。如果肠镜结果正常,没有息肉或家族病史,5-10年再复查一次通常就够了。但如果发现息肉,或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可能需要1-3年复查一次。老张的检查发现了两颗小息肉,医生当场切除了,建议他3年后复查。不仅是防癌,还能查其他病肠镜不仅能防结直肠癌,还能发现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感染等疾病。这些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医生告诉老张,他的便血其实是息肉引起的,幸好发现得早,不然可能发展成大麻烦。

老张听完,感慨万千。他原以为肠镜只是“查个病”,没想到还能“防大病”。医生笑着说:“你这颗息肉切得及时,相当于给肠子买了份保险!”

如何让肠镜不再“可怕”?实用攻略来了

为了让老张顺利完成检查,医生给他制定了详细的肠镜准备计划。以下是医生的建议,适合每一个准备做肠镜的人:

提前咨询,选对医院选择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内镜中心,设备先进、医生经验丰富,能降低不适感。老张选了家三甲医院,检查过程很顺利。了解无痛肠镜如果害怕疼痛,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检查前会注射少量镇静剂,患者睡一觉就完事。费用比普通肠镜略高,但体验更好。老张选了无痛肠镜,醒来后直呼:“一点没感觉,太值了!”清肠准备,认真配合检查前1-2天,吃清淡饮食,避免高纤维食物(如蔬菜、粗粮)。检查前一天,喝指定的泻药(通常是聚乙二醇溶液),把肠道清空。老张一开始嫌麻烦,后来发现泻药味道还行,拉几次就干净了。放松心态,信任医生肠镜过程通常只需10-20分钟,医生操作熟练,不会让你难堪。老张检查时全程睡着,醒来后只觉得“像做了一场梦”。术后护理,恢复更快检查后可能有轻微腹胀,休息1-2小时即可正常饮食。医生建议老张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老张的改变:从抗拒到主动

检查结果出来后,老张松了一口气。他的两颗息肉是良性的,切除后无需特殊治疗。医生叮嘱他改善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果蔬,保持规律排便。半年后复查,老张的便血消失了,排便也顺畅了。他逢人就说:“肠镜没啥好怕的,早查早安心!”

老张还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了同事,劝大家别再拖:“院士说得没错,做一次肠镜,真能保几年平安。别等肠子‘报警’了才后悔!”如今,他不仅自己定期检查,还拉着妻子一起去做了肠镜,成了朋友圈里的“健康达人”。

写在最后:你的肠子还好吗?

老张的故事,或许是你我身边的缩影。肠镜听起来“可怕”,但它却是守护肠道健康的“超级武器”。结直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忽视和拖延。院士的话提醒我们:45岁是一个关键节点,别让心理障碍挡住健康的路。

今天,不妨问问自己:最近排便正常吗?有便血、腹痛的症状吗?如果有,赶紧去医院查一查。做一次肠镜,换来的可能是5年、10年的安心。健康无小事,从现在开始,勇敢迈出第一步,给自己的肠子一份“安全感”!

参考文献

李兆申. (2023).《消化道疾病预防与筛查》.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抗癌协会. (2022).《结直肠癌筛查与防治指南》.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3).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