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被判赔偿3.5亿元,重庆啤酒坚决上诉!

与重庆嘉威合同纠纷一审败诉,重庆啤酒将提起上诉。文 | 卖酒狼团队编 | 南风3月14日晚,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重庆市第

与重庆嘉威合同纠纷一审败诉,重庆啤酒将提起上诉。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3月14日晚,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司与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威”)合同纠纷一案的一审判决,重庆啤酒被判向嘉威赔偿3.5亿元。

对于上述判决,重庆啤酒在公告中表示,该判决为一审判决,目前处于上诉期内,尚未生效执行,公司将坚决提起上诉,并重新审视与嘉威啤酒的合作。

A20年恩怨,对簿公堂!

嘉威前身为金星啤酒厂。1992年,金星啤酒厂(嘉威前身,为大渡口乡镇企业)与重庆啤酒厂签订《联合协议书》,开展啤酒包销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山城”这一品牌。

2009年,嘉威与当时仍为国有企业的重庆啤酒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包销协议》),约定包销期间仅允许嘉威生产“山城”品牌啤酒,且生产的全部啤酒均应交由重庆啤酒进行包销。

在2009年双方签订的《包销协议》中明确,嘉威所产啤酒全部交由重啤包销,重庆啤酒无任何权利拒绝包销,双方执行销售价格一致,销量实行同比例增减。

2013年底,重庆啤酒完成国企改制之后,嘉士伯集团持股60%,成为绝对控股大股东。虽然重庆啤酒方面仍在继续履行协议,但在嘉士伯控股后,逐步调整品牌战略,减少山城啤酒的市场投入。

嘉威指控嘉士伯“封杀本土品牌”,通过降低山城啤酒产量、限制销售区域等手段损害其利益。2020年9月,嘉威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重庆啤酒,要求后者赔偿金额超6.3亿元。主要主张为自2011年起,重庆啤酒存在诸多违约行为……

重庆嘉威通过公众号发布声明,试图以“民族品牌保卫战”争取公众支持。2024年8月2日,重庆嘉威发布《关于拯救“山城”啤酒品牌的声明》称,“山城”啤酒产销量由1999年的不足30万吨猛增至2013年的100万吨,“山城”啤酒品牌的重庆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西南地区占有率也达65%以上。

自2013年嘉士伯啤酒收购重庆啤酒以来,嘉士伯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山城”啤酒品牌进行了全面封杀和系统打击。

重庆啤酒则援引数据强调合规经营,并计划重新评估与嘉威的合作关系。2024年8月3日,重庆啤酒方面称,重庆嘉威仅通过与重庆啤酒的包销协议为重庆啤酒代工生产“山城”等品牌啤酒,仅是重庆啤酒的代加工厂之一。

B一审判决,重啤不服!

嘉威认为“山城”品牌属于双方共有资产,而重庆啤酒强调其拥有商标所有权,品牌战略调整属于正常经营行为。双方对“封杀指控”各执一词:嘉威提供销售数据证明山城啤酒销量骤降,重庆啤酒则出示市场投入记录反驳。

在嘉士伯中国的声明中,反驳了嘉威对其“封杀、雪藏本土品牌山城啤酒”的指责。“目前,重庆啤酒在重庆市场的销量中,80%来自‘重庆’和‘山城’两大本土品牌,国际品牌仅占20%。”

2023年,“山城”品牌销量超过16万吨,相当于3.2亿瓶(500ml),假定重庆成年男性按1000万人计算,人均消费32瓶。在行业整体下滑5.6%的背景下,2023年销量较2019年反而增长了17%。

嘉士伯中国表示,嘉威的行为并非出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而是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其真正目的,是利用社会舆论向重庆啤酒施压,企图在2029年包销协议到期后,攫取“山城”品牌,实现自行生产销售。

2025年3月,重庆五中院一审判决重庆啤酒向嘉威支付3.53亿元,但驳回双方其他诉求。重庆啤酒随即声明将上诉,并质疑判决“事实认定不清”,同时强调包销协议使其背负“不合理代工成本”。

在接受采访的业内资深人士看来,这场法律纠纷的背后,或许是资本对本土品牌控制权的争夺,嘉士伯试图通过协议约束将“山城”限制为区域低端品牌,而钰鑫集团则希望依托历史贡献分享品牌增值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