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一小伙,因“养了9年的棍棒虎尾兰”走红,网友:真爆盆啊~

虎尾兰在生活中很常见,作为一种好养、有格调,且净化能力强的绿植,喜欢它的人很多,好看有格调,关键是好养。养过虎尾兰的人,

虎尾兰在生活中很常见,作为一种好养、有格调,且净化能力强的绿植,喜欢它的人很多,好看有格调,关键是好养。

养过虎尾兰的人,都知道,它属于典型的懒人植物,少管长得更健壮。

近来北京一小伙分享自己养的棍棒虎尾兰,养了9年了,从3根小苗开始养起来,现在3年没有翻盆,没想到今年春天,根系直接顶破盆,看的人哭笑不得。

分享时小伙这样说:当初买来手指长三根,三十多块, 现在最长的叶子一米多长、根系顶破盆...… 我都不知道怎么换盆了, 并且这玩意养了八九年了 ,没见过枯叶 ,好神奇~

分享之后,迅速引起很多网友的围观,有位网友直呼:哇塞,这是真爆棚呀~”,是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

大部分都觉得这是一盆十分有意思的盆栽,催促小伙,赶紧给人家换一个“大房子”,小伙行动力也是蛮强的,第二天,就给换了,脱盆之后,才发现它的根系实在是强大,已经完全长爆了。

去除了一些老根,之后,重新栽种,果然焕然一新。

至于为什么没有分株分盆,小伙子直言,更喜欢这样紧凑,而有点凌乱的感觉。

虎尾兰如此好养,假如你养花总是收空盆,建议养一盆棍棒虎尾兰,相较来说,好养不易死,株型独特有格调,净化空气的能力也很强,摆在哪里都好看~

假如你也喜欢它,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棍棒虎尾兰。

1、棍棒虎尾兰的产地及观赏价值

棍棒虎尾兰,原产于非洲西部热带干旱地区,那里终年气候炎热、少雨,土壤贫瘠且排水性极佳,正是这样恶劣且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棍棒虎尾兰顽强的生命力与别具一格的形态。

在原生环境中,它为了适应干旱少水的状况,叶片逐渐进化得厚实且坚硬,像一根根粗壮的棍棒,不仅能够储存大量水分,还减少了水分的蒸发面积,以应对长期的干旱。

从观赏价值来看,棍棒虎尾兰堪称一绝。

修长而笔直的叶片,犹如一把把利剑直指苍穹,又似一根根充满力量的棍棒,整齐排列却又各自散发着独特魅力,给人一种简约而不失大气的美感。

叶片的镶嵌着纵向分布的浅绿色斑纹,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为整个植株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雅致。

无论是摆放在客厅的角落,为空间增添一抹生机与绿意;

还是放置在书房的书桌上,在疲惫时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舒缓与放松;

棍棒——佛手柑

亦或是点缀在卧室的窗台,伴人安然入眠,棍棒虎尾兰都能完美融入各种环境,成为室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棍棒虎尾兰的净化能力也很强,家里摆放一盆,能让室内的空气更加的清新,利于家人的健康。

2、棍棒虎尾兰的养护要点

①土壤和花盆的选择

对于棍棒虎尾兰而言,土壤是它扎根生长的根基,直接影响着其生长态势与健康状况。

由于它原产于非洲西部热带干旱地区,早已适应了贫瘠且排水性佳的土壤环境,所以在家庭养护时,要尽可能模拟这种原生土壤条件。

配土时,可将腐叶土、园土与粗砂按照 2:2:3 的比例混合。

腐叶土富含腐殖质,能为植株提供一定的养分;园土起到稳定根系的作用;而粗砂则大大增强了土壤的排水性与透气性,避免因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花盆的选择同样不容忽视。棍棒虎尾兰的根系较为发达,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花盆不宜过小。

建议选择口径比植株冠幅大 5 - 10 厘米、深度在 20 厘米以上的花盆,为根系提供充足的伸展空间。

材质方面,以透气性良好的陶盆或紫砂盆为佳。

②光照充足

棍棒虎尾兰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它既能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也能在半阴条件下生存,不过为了使其展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和观赏效果,合理的光照管理必不可少。

可将棍棒虎尾兰放置在室外或室内光照充足的地方,如南向阳台,但不要暴晒。

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养分,使叶片更加厚实、斑纹更加清晰,株型也更加紧凑美观。

每天至少保证 4 - 6 小时的光照时间,能让它充分享受阳光的滋养。

③浇水要少一些

棍棒虎尾兰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浇水过多是导致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掌握正确的浇水技巧至关重要。

一般可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等土壤表面完全干燥后再浇水,浇则浇透。

判断土壤是否干燥,可通过观察土壤表面颜色、用手触摸土壤湿度或使用竹签插入土壤中查看等方式。

每次浇水要确保水分能够渗透到花盆底部,让根系充分吸收到水分。

但要注意避免盆内积水,浇水后可将花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加快水分蒸发。

④施肥方法

合理的施肥能为棍棒虎尾兰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使其生长更加健壮、叶片更加翠绿有光泽。

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秋季,可每隔 1 - 2 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液肥可选择腐熟的有机肥水或是多元素缓释肥。

施肥时要注意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烧伤根系。

可将液肥按照 1:1000 - 1:2000 的比例稀释后,浇灌在土壤中。施肥后,可适当浇一次清水,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若是用缓释肥,施肥时,要将肥料均匀地浇灌在植株周围的土壤中,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到根系或叶片,以免造成肥害。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希望你喜欢,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