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春天的美,尽在中式园林

文/大道不空现在是春天,最美的春色,既在田园山水处的自然风光中,也在集聚了山水诗画之美的中式园林之中。确实,中式园林集中

文/大道不空

现在是春天,最美的春色,既在田园山水处的自然风光中,也在集聚了山水诗画之美的中式园林之中。

确实,中式园林集中了世间上所有的绝美春景,不过就看你是否有懂得欣赏这种艺术结晶的眼光了。

一、曾经的白丁,认识不到中式园林的清灵

年纪越大,越懂得中国风的绝美。

像我们这种七零末、八零初的大叔们,年轻的时候都曾经被“西方文化”洗过脑,对那些舶来品趋之若鹜,对自己祖宗留下来的各种宝贝却不屑一顾。然而,祖宗严选留下来的东西,那都是成千上万年智慧、经验传承下来的精华,又怎会因为区区百来年的所谓“西学东渐”就能够取代的?

所以,到了一定年纪后,有了岁月的洗礼,有了阅历的沉淀,慢慢地就自动开启了中式审美的机关,越来越懂得中国风的绝美。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于中式园林的鉴赏。

曾经不懂得中式园林的美,总觉得那种狭窄逼仄的空间,让人觉得憋屈,不像西式园林那般开阔、通透;也不懂得回转曲折的美,不似西式园林那般一目了然、平展直叙。

那个时候,只喜欢潇洒、自如、快意的风格,就和年轻时的自己一样,一切都直来直去,浑不知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曲折、坎坷、婉转、阻隔。

不过,在经历了无穷岁月的洗礼,以及现实生活中无尽鞭挞之后,慢慢地沉淀了心绪,积累了阅历,开拓了眼界,竟忽然懂得了中式园林的美,懂得了那方小天地中的无数智慧的累积。

二、现在的我,已经懂得了中式园林鉴赏的十六字令

在黄易最好的作品《大唐双龙传》中,曾借主角徐子陵的眼光,对中式园林和建筑有过非常详尽的介绍。当时的我,仍在学生时期,其实这一段是看不大懂的,只是觉得黄易很厉害,居然懂得这么多知识,标准的“不明觉厉”。

现在回头再来看这段文字,就多了很多共鸣。概括说来,中式园林鉴赏可以用十六个字来做描述,统称为“十六字令”。

这“十六字要诀”并非严格固定的术语体系,而是根据传统造园理论与现代研究总结出的十六个重要的字,即“疏、漏、透、曲、藏、隔、借、对、框、屏、回、收、掩、映、引、变”。这些要诀既是空间营造技法,更是中国人宇宙观与生命哲学的物化表达。

中国风很讲究对称,所以这十六个字也能组成八组互相对应。

首先要注重的是“疏与漏”:呼吸自然的留白之道。

“疏”指空间疏密相间,植物配置讲究“高草低根远离种”,“青竹幽居”以疏朗竹林与留白地面形成节奏;“漏”则通过漏窗、花墙等元素实现“隔而不断”,以漏窗将天光碎影滤成诗笺,暗合“暗中求明”的空间哲学。

然后是婉约辗转却又连绵不断的“透与曲”:自然之道与人工妙手的巧妙结合。

“透”强调视线穿透性,如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六边形窗框将游廊、湖石框成宋画小品,实现“无心画”的框景美学;“曲”则体现于路径与布局,拙政园入口以曲折游廊引导视线,通过“欲扬先抑”的障景手法,使空间如展开的手卷般渐次显露。

集中华文化意蕴精髓的藏与隔:含蓄内敛的诗性表达。

中华文化极其注重内敛和含蓄,这在中式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藏”通过掩映手法创造想象空间,如假山石隙间惊鸿一瞥的青梧红枫,以一隅之景勾勒出整体山林气象;“隔”则是利用云墙、复廊等划分空间层次,形成“一步一景”的视觉韵律。

引入修辞手法造园的佳妙之法借与对: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借”是突破物理边界的至高法则,比如拙政园“梧竹幽居”四向圆洞门借北寺塔为檐角挂件,颐和园更将玉泉山塔影纳入昆明湖画卷,实现“仰借云月,俯借鱼影”的无限延伸;“对”则强调景致呼应,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与“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建筑与倒影构成虚实对景,暗含阴阳相生的哲学。这种造景手法和现代摄影技术中的取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的造园大师放到现在一定是妥妥的摄影达人。

风流写意的框与屏:画工诗意隽永不绝。

中式园林的窗框、门框本身就是一景,各种造型层出不穷,“框”以门窗洞隙为画框,粉墙上的竹影随光移形换位,恰似展子虔墨迹的动态展卷;“屏”则通过障景控制视觉节奏,如拙政园入口假山遮蔽主景,待穿行后方现“豁然开朗”的桃源意境。不同角度就能欣赏到不同的美,就看你是否能留心审视到了。

深明自然之道的“回与收”:无声的天籁凭心聆听。

“回”体现在路径回环与水系蜿蜒,寄畅园“八音涧”以曲水流觞模拟自然溪涧,声景交融引导游者心境;“收”则是将万象凝于方寸,扬州个园“宜雨轩”铜镜映射窗外竹石,于镜像中拓出三重空间维度,演绎“一花一世界”的禅意。这种对时间与空间的精微把控,使园林成为“可居可游的生命容器”。

小中见大的“掩与映”:光影交错的动感音乐

掩:白墙半掩花窗,仅露一角垂丝海棠,似美人执扇半遮面,制造“犹抱琵琶”的悬念感;映: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借池水倒映回廊,涟漪轻摇时,檐角铃铛与倒影共谱“声画同构”的妙境。

信手拾取,拈花一笑的“引与变”:时空流转的生命诗行。

引:如以水声为引,叠石导流,让听觉牵引脚步走向山林深处。变:如窗前植青松、绿竹、红枫、腊梅,四季轮转时,窗框中的景致就如放映机切换不同色系的影片。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引导,真个让人赏心悦目,赞赏不已。

最美的春天到了,去最美的中式园林,尽情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