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西雅图国际机场的海关官员反复确认着一群中国年轻人的入境申请,最终在签证理由栏写下令人惊愕的批注:"赴比尔·盖茨家烧烤会"。

这个看似荒诞的理由,却成为齐国君科研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得主,他带领的"图像语义理解"项目,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数千名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唯一获邀参加盖茨私人聚会的团队。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多年后,他竟然毅然决然的选择踏上回国之路,这不禁让人们感到好奇,这么备受美国青睐的科研人才,在美国行业颇有声望,为什么他会选择回国呢?

2001年,高中毕业的齐国君怀着对生物和机器的热爱,于是就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第一选择,刚开始的时候齐国君填报的是生物学专业,但没想到最后因为几分之差被调剂到自动化专业。
齐国君本以为他的大学生活就将这样黯淡下去,但好在入学后,他意外发现自动化专业竟然也涵盖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而且,这个专业甚至还包含了初露锋芒的人工智能等领域,就这样,凭借着对知识的好奇齐国君开启了他与机器打交道的缘分。

在中科大的学习生活中,齐国君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科研的热情,让他在各类课程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之后,他还凭借着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当时的“郭沫若奖”,可以说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学术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更是为他的未来发展铺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后来到了2005年,他本科毕业后,就进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在实习期间,他带领着团队加入了“图像语义理解”项目的研究,但因为当时传统的图像识别算法,在理解语义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所以这项研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不过好在齐国君和他的团队成员通过大量实验和数据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新算法,最后显著的提升了图像语义理解的准确率和效率。
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启科研之旅后,齐国君一路开挂,2013年,他带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位进入了IBM沃森研究中心,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在五年后主导开发出震惊学界的“认知计算框架”。

就这样,齐国君在人们没想到的情况下,带领着团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但在2024年特朗普政府重启的“中国行动计划”中,却让齐国君内心有了疑惑,留在美国真的有意义吗?
考虑回国其实,该项计划背后暴露着美国的野心,他们打着打击“经济间谍”和“窃取知识产权”的幌子,非法调查这些在美国发展的华裔科研人才,但凡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都是他们重点针对的对象。

而齐国君身边也有不少同行受到牵连,在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上,就有好友私下向他透露说到,自己因为与国内科研机构有过正常的学术合作,就已经要临着美国FBI的调查,实在是令人愤怒。
好友的这番话突然让齐国君醍醐灌顶,面对美国这种无端的猜忌和调查,恐怕自己将来也难逃厄运,承担未知的风险。

在齐国君看来,当美国还在试图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构建“数字柏林墙”时,中国已经以开放姿态构建创新生态了,所以对于齐国君来说如果回国的话,自己也能在一个相互尊重、安全的科研环境下研究。
而且,西湖大学如今在科研领域有着相对成熟的资源,还有一些优秀企业,比如华为,他们与清华联合实验室培养的AI人才,也正在推动国产芯片的自主化发展,就这样,齐国君做出了决定,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了国内。

西湖大学这所民办研究型大学,以“小而精”的模式出名,该校不仅聚集了许多顶尖科学家,而且还颠覆了教学的方式,回国之后的齐国君,带着他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表200余篇论文,欣然地加入了这个精英团队。

回国后,齐国君组建了一个“MAPLE实验室”,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个实验室中70%成员为90后的本土人才,因为这种“老带新”的传承模式,现在正在重塑中国AI的人才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他组建的这个实验室还采用的是“问题导向型”研究机制,这种研究机制将工业界需求与学术探索深度融合,而目前,他们研发的多模态感知算法已经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
可以说这种创新生态的裂变效应,正在改写全球科技竞争的剧本。

齐国君的回归,对美国来说,失去了计算机领域的一位顶尖学者,不仅是他们计算机相关项目的重大损失,更会影响他们在AI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而对我国来说,他的回归增强了西湖大学的科研实力,更向全球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已从“人才输出国”转型为“创新策源地”。

如今,中美之间的竞争博弈不断加剧,尤其是科技方面,已经不是简单地比技术了,现在科研人员的归属感也很重要。虽然现在的全球化面临着许多困境,但大家对发展的渴望却始终不会停下脚步,齐国君等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选择,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
顶尖专家齐国君,自美归国.--北晚在线.--2025-03-25 08:07
又一位科学家从美回国,AI专家齐国君加盟西湖大学.--2025-03-24 16:28·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