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机房线缆布线规范

机房线缆布线规范对于保障机房内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便于维护管理以及确保机房安全至关重要。以下从不同方面详

机房线缆布线规范对于保障机房内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便于维护管理以及确保机房安全至关重要。以下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机房线缆布线规范:

线缆选型与标识

线缆选型

根据不同的传输需求选择合适的线缆类型,如网络布线可选用超五类、六类或七类双绞线,以满足不同的带宽要求;对于长距离或高速数据传输,光纤是更好的选择,单模光纤适用于超长距离,多模光纤用于较短距离且速率要求高的场景。

电源线缆需依据设备的功率和电流要求来选型,确保线缆的额定载流量能够满足设备的用电需求,同时要考虑线缆的耐压等级等参数。

对于有电磁干扰风险的区域,应选用屏蔽线缆,如屏蔽双绞线或屏蔽电源线,以减少外界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线缆标识

每根线缆的两端都应清晰标注唯一的标识符,包括线缆起点、终点、所属系统等信息。例如,网络线缆可标注“从机柜A的交换机端口1到服务器B的网卡”。

标识应采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制作,如防水、防腐蚀的标签,确保在机房环境中长期清晰可读。

线缆标识应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便于管理和查找,例如按照一定的编号体系或者功能区域划分来进行标识。

线缆敷设路径

分区规划

将机房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服务器区、网络设备区、存储区等,线缆敷设应按照区域进行规划,避免不同类型的线缆相互交叉混乱。

设立专门的线缆桥架、线槽或线管,分别用于敷设电源线缆、网络线缆、光纤等不同类型的线缆,实现线缆的分层敷设,减少干扰。

路径选择

线缆敷设路径应尽量避免与强电设备、大型电机等产生强电磁干扰的设备靠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建议电源线与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0cm。

选择最短、最直接的路径敷设线缆,减少线缆长度,降低信号衰减和传输延迟。但要注意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区域,如经常有人走动或设备移动的地方。

穿越楼板、墙壁时,应使用防火、防水的套管进行保护,防止线缆受损,并确保机房的防火、防水性能不受影响。

线缆固定与整理

线缆固定

在桥架、线槽内,线缆应每隔一定距离使用线缆卡子、扎带等进行固定,防止线缆晃动或移位。水平敷设的线缆固定间距不宜大于1m,垂直敷设的线缆固定间距不宜大于1.5m。

对于光纤,固定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弯曲,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其规格要求,一般单模光纤弯曲半径不小于10mm,多模光纤弯曲半径不小于7.5mm。

线缆整理

定期对线缆进行整理,将松散的线缆绑扎成束,去除多余的扎带和线头,保持机房内线缆的整洁美观。

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线缆应分开绑扎,便于区分和维护。例如,网络线缆束、电源线缆束应分别整理。

电源布线规范

电源分配

机房应配备可靠的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为关键设备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根据设备的功率和重要性合理分配UPS输出端口,确保重要设备优先获得电力保障。

电源插座应分布均匀,满足设备的用电需求,同时要考虑插座的类型和规格,如普通市电插座、专用服务器插座等,以适配不同的设备插头。

接地系统

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等。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线缆桥架、线槽等都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不应大于4Ω。

电源布线应采用TN - 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确保零线和地线严格分开,避免电气事故。

网络布线规范

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机房内设备的布局和通信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形等。网络线缆应按照拓扑结构进行敷设,确保设备之间的通信顺畅。

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位置应合理规划,便于线缆连接和管理,同时要考虑设备的散热和维护空间。

端口使用与冗余

合理规划网络设备的端口使用,预留一定数量的备用端口,以便后续设备的扩展和维护。对于关键链路,应采用冗余设计,如双链路连接或多链路聚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防火与安全

防火封堵

线缆穿越楼板、墙壁、电缆桥架的防火分隔处等部位,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防止火灾蔓延时火焰和烟雾通过线缆孔洞蔓延到其他区域。

定期检查防火封堵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和补充。

线缆防火性能

选用具有阻燃性能的线缆,线缆的阻燃等级应符合机房的防火要求。对于重要机房,可选用低烟无卤阻燃线缆,这类线缆在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少、毒性低,有利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