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每一个人的身上也都有好和坏两种品质。
但人不是硬币,人最终还是要区分好人和坏人。
而对于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人来说,区分的最终标准就在于他能不能得起历史。
而李嘉诚作为商界传奇,虽贵为首富,但也不例外。
不可否认,他的一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但在卖港口这件事情上,站错了立场,犯了糊涂,很难对得起历史。恐怕最终要落一个大是大非面前犯糊涂,晚节不保的恶名。
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大概就是这样吧。

01
算起来,李嘉诚也是一个穷孩子。
12岁就跟随父母逃避战火到香港,15岁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
有些事情会刻在骨子里,永生难忘。
晚年的李嘉诚还是能够清晰回忆起一些往事。
"那天我跪在广华医院冰冷的地砖上,看着护士推走盖着白布的父亲,口袋里还揣着当掉钢笔换来的三块银元。"
母亲庄碧琴则将最后一块米糕塞进他手里,轻声说:
"阿诚,记住,活下去才能翻身。"
时隔多年,早已享尽荣华富贵的李嘉诚在回忆1943年的那个雨夜,手指仍会无意识地摩挲纽扣。仿佛苦难依旧还在身边,未曾远去。
随后,年仅15岁的李嘉诚开始在命运的泥淖里苦苦挣扎。
他在湾仔春茗茶楼跑腿儿,在钟表店当学徒,在街上推销东西。他每天工作16小时,却咬牙坚持了下去。
正是这些苦难经历,让他学会了识人辨事的本事

02
凭借“识人辨事”这本事,李嘉诚也开始了自己坎坷的创业之路。
1947年,19岁的李嘉诚带着7000港元积蓄,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取名寓意"不择细流,汇聚成海"。
1957年,29岁,他抵押厂房订制精密模具,研发出能呈现露珠效果的"长江一号"仿真花。
1967年,39岁,香港暴动,地产暴跌,他瞅准时机抵押全部身家购入土地,并首创"分层出售"模式。
1971年,43岁,长江实业上市。
1972年,44岁,他购入和记黄埔,创造"蛇吞象"神话。
……

但李嘉诚的发家,也离不开在大陆疯狂拿地。
当地以为李嘉诚拿地后会开发,会投资,然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民民生。
但却想不到他拿地后就“捂盘涨价”,根本就不是真开发。
他的算盘打得很好。大陆经济一定会发展,地皮也会随之升值,到时候再卖出去,这样不费一分一厘就能赚取巨额利润差。
李嘉诚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惠州、东莞、中山等等地拿了很多地。
不完全统计,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及和记黄埔在内地开发的项目,仅算其极具代表性的十多个楼盘,开发时间全都已经超过10年。
其中,囤地捂盘最长的广州黄埔御湖名邸,25年过去了,项目还没开发销售完。
而有些项目开发了22年,地价已经从几千块钱涨到了10余万(北京朝阳的逸翠园项目),涨价竟然高达50多倍。

这些财富的积累,才是李嘉诚发迹的真正密码,也是他进军全球的重要底气。
李嘉诚在大陆赚了多少钱恐怕没有人数得清楚。
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即便大规模抛售套现,李嘉诚在大陆的资产也是个天文数字。
有人说,保守估计还有3000亿。

03
李嘉诚从大陆拿到了金钥匙,端上了金碗,然后就迫不及待开始谋划布更大利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李嘉诚却把一切赚钱都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意,而没有什么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
这就是李嘉诚整天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我是一个商人。资本无国界。

也是穷孩子出身的李嘉诚,何以至此?
这背后是西方的“驯化”。
换而言之,李嘉诚按照西方资本喜好变成了“把商业利益挺在国家利益之前”的模范生。
不管你中国人怎么看,李嘉诚就是要做西方欣赏的“学生”。

否则,你不觉得奇怪吗?
为什么李嘉诚把港口卖给美国人之后在国内声名狼藉,但他的长江和记股票却应声大涨,涨幅竟然高达21.86%?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去政治化资产”的追捧。
什么是“去政治化资本”?
就是你要乖,要远离祖国政治,要敢于背离国家的政治利益,要敢于对抗与西方社会制度不同的政府,这样才会受国际资本青睐。
于是,就在迎合西方资本喜好中,李嘉诚逐渐从一个中国穷小子变成了符合西方口味的小羔羊。

04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无论中西都是适宜的。
李嘉诚表现如何?
据说华尔街大佬摩根士丹利出过一份颇富深意的分析报告来“鼓励”李嘉诚这样的商人:
“剥离敏感资产虽损失短期收益,但能降低ESG(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评级,更符合长期投资者要求”。
但在外人看来,这句话很明显就是给一些人指明了狗洞的方向。
一个声音高喊着:
爬过来吧,让你受益!
在利益召唤面前,李嘉诚做得很好。
好到就连英国著名的右翼媒体《经济学人》也对他大加赞赏:
说他是“最具适应性跨国投资者”,全球第三名。

05
驯化一个人其实是很难的。
除非他自己愿意。
李嘉诚用了一辈子成就了自己的威名,但西方人用了三十年就驯化了李嘉诚。
当李嘉诚把事关国家利益的港口廉价抛售给美国人,然后其股票在资本市场应声大涨的时候。
应该能明白,西方驯化的逻辑在他身上已经形成了闭环。
爬了过去,吃了骨头。
当然,李嘉诚还可以拿那套自欺欺人的逻辑应对世人的诘责:
我是一个商人,我眼中只有利益。
所以,国家是国家,民族是民族。
而李嘉诚是李嘉诚。
但这样的话,他注定对不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