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营养师麒麒,欢迎来到我的分享。
去年夏天,一位叫小雨的学员在健身打卡群分享了自己的困惑:她严格遵循低脂食谱,每天坚持慢跑,但体重始终在某个数值徘徊。
直到我们详细梳理了她的三餐记录,才发现问题出在“看似清淡”的午餐——她常点的蔬菜拌面,实际加了大量芝麻酱和红油,搭配的葱油饼更甚。调整主食选择后,她的状态逐渐有了变化。
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许多人在减脂期对主食的认知存在误区。我们习惯将目光聚焦在米饭、馒头的碳水含量上,却忽略了那些伪装成“普通主食”的高油食物。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四类容易过量摄入油脂的主食。
一、油条刚出锅的油条散发着诱人香气,但每根油条在油炸过程中会吸收相当于自重20%的油脂。面团中的膨松结构就像海绵,将高温油脂牢牢锁在内部。
更值得注意的是,摊贩为节省成本往往会反复使用煎炸油,吃进身体里面可不是件好事。
二、炒饭炒面这类主食在制作时至少经历三次加油:初次炒蛋要宽油防粘,二次煸炒配菜需补油增香,最后混合主食时还要淋油保持光泽。
以常见的外卖炒饭为例,单份用油量往往超过家用瓷勺三勺,相当于额外增加了约300千卡的热量。

酥脆的烧饼在制作时需反复刷油起酥,芝麻酱糖火烧等夹馅品种还会在内部填充高脂酱料。某连锁品牌数据显示,单个麻酱烧饼的油脂含量相当于7颗核桃。
四、拌面类看似清爽的麻酱拌面、葱油拌面,实则含油量也不少。以常见二八酱(20%芝麻酱+80%花生酱)为例,每100克含脂量高达53克。餐厅为提升口感,往往会在酱料中额外添加香油和猪油,使得单份拌面的油脂摄入量远超正常炒菜。

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我常强调:真正需要去掉的不是主食本身,而是那些被过度加工的食物。与斤斤计较计算碳水克数,不如先从辨别厨房用油方式开始——观察食物表面是否泛着油光,咀嚼时是否有油脂渗出,餐后碗底是否残留明显油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