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牟海微 李新阳报道)俗话说,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4月19日谷雨当天,哈尔滨市双城区万隆乡大片农田里马达轰鸣,大马力拖拉机悬挂大型播种机将一粒粒玉米种子播进肥沃的土地,提前配肥的水流沿着铺设好的管线精准滴灌到种子底部……一场龙年春播序幕由此拉开。
春播现场。摄影 李新阳
万隆乡现有耕地24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1万亩。以前是一家一户小户经营,种植成本高,产量上不去,农户增收缓慢。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民增收,万隆乡将目光锁定在了引进农业生产新模式、新技术上。2021年开始,该乡与黑龙江省全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玉米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粮食单产得到了显著提高。
“种田也要讲究科学!”万隆乡大建新村的种地“老把式”付兴龙在春播现场滔滔不绝地向附近村民讲述着自己的体会。这几年,他把土地流转给了黑龙江省全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自己也没闲着,跟着这个公司的技术员不断学习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掌握了一手技术,我现在已经是全沃公司的田间管理员了,不仅流转土地有收益,还能再赚一份工资。”付兴龙高兴地说,“引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样的地,不一样的种植方法就让粮食单产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样的经营方式也得到了乡里乡亲们的认可,我们经常说这真是土中生金啊!”
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摄影 李新阳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黑龙江省全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春生介绍说,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柳春生说,实践证明,农业新技术不仅能让农民摆脱了“靠天吃饭”,还能增产增收。2023年,黑龙江省全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双城区开展水肥一体化耕作农田26000亩,玉米平均亩产2300斤,较普通耕作每亩可增产500斤。
在相关政策扶持下,2024年,黑龙江省全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建新村流转了整村的5000亩土地。
“今年我们将打破玉米传统耕种模式,通过110公分大垄密植、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滴灌精准施肥供水技术,努力实现亩保苗7500株、粮食单产每亩2200斤,争取每亩增产达到800斤左右。”双城区万隆乡人大主席张成毅对今年的粮食丰产信心满满。
2024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万隆乡,12万亩基本农田将获得进一步改造提升。该乡将继续坚持采用科学种田新模式,扩大土地集约经营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为筑牢大国粮仓根基尽一份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