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改委、交通部、中铁集团提出了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前,我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4.2万公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就是其中最为宏大的“高铁蓝图”,也是一张见证中国时代发展的名片。
但一个时代的开启,往往伴随着另一个时代的落幕。又慢又吵?绿皮火车真的该被淘汰了吗?它还能活多久?
我国铁路第一代铁路客车,是参考前苏联的1950型客车和日军侵华时四方工厂制造的1型列车所制成,虽然有所改进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匆匆退出了铁路客车的历史舞台。
而我们所说的绿皮火车是我国的第二代铁路客车——22型,出生于1956年,然后一举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顶流”。
缓慢、拥挤、吵闹,似乎是很多人对它模糊的记忆,但这些缺点又赋予了我们一种特殊的自由。可以打开车窗,与风交融,感受途中的风景。它的设计时速不超过100公里每小时,在那个年代,却成为了很多人心中速度的代名词。
最开始时,绿皮火车在乘坐的过程中人们是随处抽烟的,90年代25型空调车诞生后,有了规定了,不能在车厢内抽烟,只能在车厢连接处专门的吸烟区域内抽烟。而现在的高铁上更是禁止吸烟。
2017年,西安到成都的西城高铁开通后,把十几个小时的旅途缩短到4个小时,而且还在高铁上设置了麻将车厢,不过这也不是他们的首创。早在9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已故人文摄影师王福春就记录过这样一幕。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民工大潮,从那个时刻开始,民工们便成为了绿皮火车最忠实的客户。我国最大的人口迁徙活动——春运,就是最好的体现。无数的民工们在春运期间返乡,车厢里人满为患,过道中、靠背上、坐着、站着、蹲着,绿皮火车感受着他们辛苦一年后的疲惫。
即使在现代多元化的交通环境中,民工们依然坚定地选择绿皮普快列车。
时光用它的匆匆剥落了绿皮火车应有的光泽,时代的变迁使得绿皮火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铁路运行,因此它变得愈发稀少。
但是,绿皮火车依旧存在!他们那缓慢的速度让人倍感安心,仿佛时间也被放慢了脚步。
绿皮火车现在不具备盈利能力,为何国家不取消绿皮火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背后的故事。
有一个小城今年爆火,它以烧烤而出圈,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这个小城就是山东淄博。淄博的人情味、烟火气和淄博人民的温度,让无数游客为之动容,纷纷前往。有人说,淄博的爆火只是运气而已,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淄博有一列平均时速约为40公里每小时的绿皮火车,慢悠悠的行驶在铁路上,这列火车的名字叫7053,至今已经服役了49年,而它的票价也多年不变,184公里,4个半小时的车程11.5元。
当地铁路局说,就算是赔钱也要继续运行下去。90年代,那里的交通很不方便,这趟小火车,就是淄博当地15个村落老百姓们出山进山的唯一交通工具。那会的7053很神气,有足足12节车厢,每次都可以坐的满满当当,乡亲们亲切的喊它,庄户列车。
2000年左右,村村都修了公路,有了公交,进城更加方便了,于是年轻人们都基本不坐了。它的车厢也从12节减到8节,最后减到5节。它的乘客们年纪也越来越大,但是它依旧服务于那些需要它的人。
也正是因为它的温度,2017年左右,有驴友发现了这趟宝藏似的列车,口口相传中,这趟列车又迎来了它的新生,各个村落中的各类农产品也随着旅客的到来而销售一空。
在7053上我看到了温度,49年如一日的温度,这并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装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落实到了当地居民的身上的温度。
除了山东的7053,四川大凉山中,也有这么一条有温度的绿皮普快,沟通着大凉山和外界。它叫5633,它带领无数山里的孩子踏上求学之路,50多年间,它将一批批的孩子送出大山。
它也见证了无数缘分,这个村的村民要去另一个村娶媳妇了都会去赶这趟火车,列车上的乘务人员们也会对新人们送上祝福。
除了老乡们,甚至猪、鸭、鸡、鹅都是它的乘客。虽然这样的列车充满了温度,但也还是会有人不理解。
不可否认的是,绿皮火车已经停产了。现在还在服役的绿皮火车也会随着年月,慢慢消失在我们眼中,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更为舒适的现代化列车。
和350迈的高铁比起来,绿皮火车如同一位老者,默默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退役后的它们命运也各有不同,对于那些岁月已久、达到报废年限和标准的绿皮火车而言,它们在无可奈何的时刻,被迫经历强制报废,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那些仍然符合运行标准的绿皮火车,被通过交换或买卖的方式送往其他路局仍在开放的线路上继续运行,而它们的淘汰也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它们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支线线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地理条件或经济因素,这些地区可能难以实现高铁的覆盖,而绿皮火车则提供了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为居民提供了出行的便利。
而绿皮火车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人们来说仍然是一种可负担的交通工具。高速铁路的票价通常较高,而绿皮火车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对于一些人群来说,绿皮火车仍然是他们出行的首选。
此外,绿皮火车也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见证了时光的变迁,承载了人们的回忆和情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旅行体验的一部分。一些地方还将绿皮火车改装为纪念品或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绿皮火车可能会逐渐减少并最终被淘汰。然而,淘汰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交通需求、地理条件、经济考量以及文化保护等因素。
无论绿皮火车何时淘汰,我们应该珍惜它们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确保人们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并为那些依赖绿皮火车的地区提供合适的替代交通方式。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高铁和现代列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而绿皮火车则渐渐被边缘化,面临淘汰的命运。然而,让我们重新审视绿皮火车的价值,它们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承载着丰富回忆的历史符号。
我国的高铁总里程还在不断增加,绿皮火车也在慢慢消失。但是还有广大的需要它的人民,每每听到有人说怎么破旧缓慢的绿皮还不淘汰的时候,我总想告诉他们:“中国速度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停下来,等一等走得慢的人也很重要。”
你们觉得绿皮火车该被淘汰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