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二吖!家本来应该是最暖和、最让人安心的地方,可有些爸爸妈妈上了年纪后,却发现孩子跟自己越来越生分,甚至都不怎么尊重自己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答案其实就六个字——控制欲太强!就这六个字,能把好好的一家人的感情,搅和得乱七八糟,背后的故事,那叫一个又曲折又揪心!

亲妈秒变“监督员”,乖儿子变“小倔驴”
有位妈妈,一心盼着儿子以后能出人头地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她就开启了超严格的“盯人”模式。每天晚上,别人家小孩都在开开心心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她儿子却只能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不仅要写完学校布置的作业,还得做妈妈额外买的一大堆练习题。
为了让儿子成绩不掉队,妈妈每天雷打不动地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儿子。只要儿子坐姿不端正、做题速度慢了,或者稍微有点小动作,马上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刚开始,儿子还挺听话,可时间一长,情况就不一样了。
儿子写作业变得磨磨蹭蹭,嘴上一直说着“马上做”“等一下”,可屁股就像被胶水粘在椅子上似的,半天写不了几个字。让他坐直了,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一转头又趴在桌子上。母子俩的关系,从一开始和和气气的,变成了天天互相较劲,儿子看妈妈的眼神里,全是不耐烦和抗拒。

75岁奶奶“啥都管”,儿媳气到直接“扔东西”
再来说说这位75岁的奶奶,家里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理说都这岁数了,该享享清福了,可她的日子过得别提多糟心了。小儿子之前干活受了伤,没办法出去挣钱,小儿媳只能出去找工作,撑起养家的担子。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奶奶就是闲不住。
她一边嫌弃儿子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一边又忍不住隔三岔五跑去儿子家打扫卫生。看到儿媳发工资后买了点零食、新衣服,马上就开始唠叨个没完,说儿媳不知道省钱,就知道乱花钱。
终于有一天,小儿媳彻底被惹毛了!看着乱糟糟的家里,心里的火一下子就窜上来了,一气之下,把二楼所有看着不顺眼的东西,一股脑全扔到了马路上!就因为奶奶这管得太宽的控制欲,好好的一家人,关系变得比陌生人还冷漠,小儿子一家住得离奶奶还不到一公里,却整整半年都没踏进过奶奶家的门。

“为你好”成了“伤人话”,35岁儿子一心想逃离家
还有个35岁的小伙子,在公司工作特别勤快、踏实,领导都觉得他有本事,还一直劝他争取往上晋升。小伙子自己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每次跟妈妈说起这事,妈妈都是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就你?一天天就知道玩游戏,工作上那些事儿你能搞得定?别瞎折腾了!”
妈妈觉得自己是为儿子考虑,怕儿子累着、怕儿子失败,可这些话却像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扎在小伙子的心窝子上。慢慢地,小伙子开始觉得自己干啥都不行,做啥都做不好。为了躲开这些让他心里难受的话,除了过年过节不得不回家看看,平时根本就不想回去,甚至还说:“要不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回这个家!”

控制欲咋就成了亲情的“大克星”?
从上面这些事儿就能看出来,爸爸妈妈的控制欲,表面上说是“为你好”,实际上却成了伤孩子最深的东西。总是挑孩子的错,就好比在孩子心里装了个一直响的小闹钟,不停地提醒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行,孩子能不烦吗?
老是批评打压孩子,就像拿着针去扎孩子的自信气球,本来满满的自信,被扎得全是窟窿。过度插手孩子的生活,更是把孩子能自由成长的空间挤得没剩多少,孩子想发展自己都难。

想改善关系?试试这些实在招儿!
爸爸妈妈要是想和孩子的关系好起来,真得改改这爱管闲事的毛病。别总是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多给孩子一些犯错的机会。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孩,摔几跤才能走得更稳当。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别一张嘴就是批评指责,换个方式,撒撒娇、诉诉苦,说不定孩子更愿意听。比如想说孩子浪费电,别张口就骂“你咋这么不会过日子”,试试说“宝贝,爸妈年纪大了,眼睛看太亮的灯光不舒服”,说不定孩子马上就会把灯调暗。

爸爸妈妈明明是这世上最亲的人,咋就因为控制欲,闹得关系这么僵呢?其实啊,爱孩子不是把孩子拴在身边,非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而是看着孩子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模样。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少点控制欲,多站在孩子角度想想;也希望孩子们能多和爸爸妈妈聊聊心里的想法,别让误会越来越深。毕竟,亲情是一辈子的牵挂,可别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对此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关注、留言、转发!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