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司实控人们来说,上市了就是财富盛宴的开始,只要等三年的限售期一过,就可以开闸放水,大口吃鱼了。
然而,有些实控人却连这三年都等不及就提前行动了,想方设法把上市公司的钱套了出来,先满足一下自己迫不及待的财欲。
近日,上市公司观典防务发布公告,因2024年营收不足1亿且利润为负,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变成了*ST观典,观典防务就有个迫不及待的实控人。
观典防务上市于2020年,这才第四年就被推进ICU,除了行业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其从公司套取资金的实控人高明身上。
公开信息显示,高明曾在2022-2023年期间,悄悄通过隐藏的关联关系,合计套走上市公司两个多亿。
也许有人说,两个亿算什么巨额资金。
但实际上,巨额是个相对概念,当时观典防务账上一共也只就3-4亿资金,套走2个多亿,占比超过50%,已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了。
一个挖空心思玩资本游戏的老板,哪能经营好公司呢,观典防务现在的残局,其实从跨入资本市场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资本市场是个大染缸,高明现在虽然已经被染了色,但他在跳进这个染缸之前,确实是个“高明”的人。
打开网络百科,高明的各种头衔让人炫目,工人先锋号、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行业领军人物等数不胜数,而最耀眼的当属“无人机禁毒第一人”。
无人机禁毒,简单说就是用无人机代替载人飞机进行禁毒巡查,主要是针对毒品种植源头的巡查,无人机搜寻到之后,人再按照定位前往目标地点铲毒。
这种无人机应用需求的产生与一桩历史事件有很大关系,2004年,一架执行航测任务的军用飞机,为了航拍秘密种植在某山沟里的罂粟而坠毁,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本世纪初正是我国无人机从军用转入民用的大发展时期,各种围绕无人机的应用被大量开发出来,高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现了用无人机禁毒的需求。
也就是在2004年,高明创办了观典防务,并开始研究开发无人机禁毒这一应用,作为最先提出以无人机取代载人飞机执行禁毒航测的人,也就被媒体誉为了“无人机禁毒第一人”。

实际上,高明能提出无人机禁毒是有渊源的,早在1994年,他就已经和无人机打上交道,算得上是民用无人机的先锋了。
只不过,高明进入无人机行业的契机至今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观典防务的上市公告里,高明的身份证所属地是北京房山区,但高明是黑龙江人,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大专学历。
大学里学的具体专业不得而知,但应该是文科方面的,因为高明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物资部燃料司办公室,给主任当助理。
这是一个放到现在都让人羡慕的去处,但高明只干了两年,就又被调到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当编辑。
从这两段工作经历来看,高明的长处应该是文化产业方向,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1994年,他就去了亲戚家的公司叫“观典航空设备公司”。
航空设备的概念很广,但实际上,主要就是无人机,前面说到民用无人机的大发展是本世纪初,但民用的起步从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也就是说,从90年代中期起,高明就已经开始在无人机民用领域摸索了,然后到2004年,正好碰到了载人飞机坠毁事件的契机,顺势把无人机与禁毒结合了起来。

虽然研究得很早,但这块业务真正发展起来又经历了挺长的一段时间,直到2013年,观典防务成为禁毒部门禁毒服务的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后才开始起飞。
从历史数据就可窥一斑,2012年,观典防务营收仅有1500多万,而2014年就飙涨到了4000万,2015年6000万。
也就是在2015年,高明带着观典防务成功挂入新三板,然后2021年从新三板平移到了北交所,2022年又才转板到了现在的科创板。
2022年是观典防务营收最高的一年,2.9亿,利润也是最高,8233万,但这一年同时也是观典防务崩盘的起点之年。
2023年,营收下滑到2亿,净利润下滑到2000万,然后2024年,营收又锐减到不足9000万,利润更是亏损1.4亿。
前面说到业务亏损有行业客观原因,观典防务的业务模式包括销售无人机设备和提供无人机飞行服务。
卖设备很好理解,所谓提供无人机飞行服务,就是需要无人机航测服务的客户出钱,观典防务帮他们完成航测并提供航测结果。
其实,随着无人机的发展,这一类的应用已经开始大众化了,谁都没有门槛,竞争越来越激烈,观典防务营收的萎缩正是受这一行业客观原因影响。

不过,行业客观的原因对谁都一样,但高明却没把心思放在如何应对行业客观上,而是自己从主观上又给观典防务加了一重打击。
2022年起,高明通过向关联的6家公司支付长期资产预付款的形式支走了2个多亿,其中,与儿子联手套走的钱最多,高达8600多万。
为了隐藏儿子的关联属性,公司的股东是以儿子女友的名义持股的,而儿子的这家公司与观典防务的流水还不止8600万,足有1.36亿。
懂得都懂,这种隐藏的关联交易,即使不套取资金,也存在巨大的利益输送嫌疑。
而更让人乍舌的是,2023年年报被审计的时候,高明为了掩盖套取资金的事实,赶在会计师审计年报之前紧急筹借了1个多亿打到上市公司账上,而年报过审后的第二天就马上又划走了。
不过,这些小动作终究还是没有逃过证监会的法眼,审计的时候虽然没有欠账,但大额预付款的往来记录没法抹去,于是,观典防务被证监会发函问询。
这一问,高明和观典防务自知瞒不住了,只得承认了套取资金的事实,于是,证监会对观典防务和高明进行了立案调查。
而证监会这一查,观典防务的股价立刻崩塌,高明的持股市值也从22亿骤降到了5.6亿。
其实,如果高明一直规规矩矩的,限售期过了,随便卖点就能实现两个多亿的变现,结果如今落得两手空空。
立案至今快一年了,证监会的调查还没出结果,不知有没有一种可能,背后还不止这么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