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得个奥斯卡参评资格就欢呼雀跃?中国的电影,可以不用这么卑微

不是入围,不是得奖,而只是获得了奥斯卡的参评资格,《新神榜:杨戬》就要拿出来吹嘘一番(热搜),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卑微了?

不是入围,不是得奖,而只是获得了奥斯卡的参评资格,《新神榜:杨戬》就要拿出来吹嘘一番(热搜),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卑微了?

作为全球最知名最受瞩目的电影奖项,奥斯卡小金人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演员或者某部影片拿到一座小金人,那几乎就相当于盖上了终身成就章。

奥斯卡金像奖的含金量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刚刚面世没几年,与之相匹配的评奖系统奥斯卡就诞生了,在接下来的一百年时间里,电影摄制技术日渐进步,电影种类模式日渐多样化,电影受众也日渐普及到了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奥斯卡金像奖一直发挥着风向标与行业标杆等多重核心作用,它自己即见证了电影史,也创造了历史。

二是因为奥斯卡的评奖机制确实专业、权威以及合理,它的评奖规则繁多又苛刻,评判一部影片的好坏,不看热度,不看票房,不看制作班底,而是把最重要的关注度放在影片内容上,能被它授予奖项的影片,通常情况下都是集可看性和现实意义于一体的佳作,虽然不能说奥斯卡的参评影片里没有遗珠,但那些被捧出来的片子都闪耀着其自身独特的光芒。

如果国内的影视奖项能像奥斯卡金像奖这般严谨,想来就不会每届评选都引起争议了。

只不过奥斯卡金像奖虽然够专业够权威,却不能算是绝对的公平,这个“公平”是相对于它的全球性来说的。

虽然是一个面向全球的电影奖项,但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奥斯卡,显然更适应西方(更准确的说就是美国)社会的水土,从价值观、政治导向、内容模式等各方面来讲,外域那些迥别或者背离美式思想的影片,几乎没可能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尤其是华语系电影,每年都会送参几部片子,但能入围的都寥寥无几。

至今43年的时间(中国影片从1979年开始角逐奥斯卡奖项),纯中国血统的影片里,没有一部获得过奥斯卡奖。

得到提名的也只有《霸王别姬》《十面埋伏》《一代宗师》《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几部影片,而那些拿到了小金人的华语系电影,如《末代皇帝》《卧虎藏龙》等,要么是外国导演拍的中国故事,要么是中国导演镀到了欧美金边,制作了些中美合拍的片子,或者就仅仅导演是华裔、华人,硬凑着说他们的获奖作品是华语影片(例如第9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无依之地》),但实际上并没有密切的关联。

或许正是因为奥斯卡金像奖的影响力太大,真正的华语电影又长期在这个体系中坐着冷板凳,现在《新神榜:杨戬》仅仅是获得了一个评选资格,就乐不可支了。

其实没必要吧?

论综合影响力、含金量,奥斯卡确实是当今世界电影界的NO.1,但是它和我们的影视文化隔着一条很深的鸿沟,并且这条鸿沟的形成受了太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奥斯卡里拿不到好成绩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差,更重要的原因只是鸿沟难越罢了。

所以面对这种跨国度跨思想的荣誉系统,我们可以表示敬重,却没必要过分追捧,至少不用因为他们施舍了一个参赛资格,就沾沾自喜。

除非哪一天,奥斯卡愿意更加包容,抛弃固有的地域偏见,给到我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那时候这个世界最权威的电影奖项,对中国影视界来说,才真正有价值。

当然了,如果《新神榜:杨戬》能真的得到了这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奖,到时候我们也会以它为荣,使劲为它鼓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