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01关键事件:三方谈判触发连锁反应时间线梳理① 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致电俄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路透社2月15日核实)② 2月14日:泽连斯基访德期间表态“必须参与所有和谈”(环球时报引述乌克兰总统府声明)③ 2月15日:美俄外长通话确认“为领导人会谈做技术准备”(俄罗斯外交部官网公告)④ 未来数日:美俄官员计划于沙特举行首轮对话(美众议员麦考尔向路透社披露详情)


泽连斯基通过多重渠道释放信号:① 法理依据 → 援引《联合国宪章》第35条“争端方必须参与调解”(乌外交部2月16日声明)② 军事准备 → 授权军方接收F-16战机(北约秘书长确认培训进度)③ 外交反制 → 闪电访问阿联酋、沙特、土耳其(行程细节由随行官员向环球时报证实)

俄外交部最新动态显示双轨思路:
谈判轨道 ▸ 外长拉夫罗夫确认“准备好讨论所有方案”(2月15日记者会实录)战场轨道 ▸ 重启装甲部队扎波罗热方向攻势技术细节:俄战略火箭军可以考虑像去年2月那样,于近日试射"亚尔斯"洲际导弹。

根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最新民调(样本量1.2万):① 安全依赖:68%受访者担忧美国主导和谈损害欧洲利益② 经济冲击:德法企业因制裁损失超430亿欧元(德国工业联合会数据)③ 政治分裂:匈牙利等五国反对扩大对俄制裁(欧盟理事会投票记录)
标志性事件:法国驻美大使2月16日紧急约见白宫官员(法国《世界报》跟踪报道)

争端点1 和谈参与权→ 泽连斯基要求乌克兰全程在场(2月14日柏林记者会视频存档)→ 美方主张初期排除"非必要方"(麦考尔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解释)
争端点2 安全保障机制→ 乌方要北约式集体防御条款→ 俄方坚持排除西方驻军可能性
争端点3 战后责任认定→ 国际刑事法院通缉普京的效力争议→ 美欧对俄海外资产冻结合法性辩论
争端点4 能源供应体系→ 北溪管道修复议题被提上议程→ 乌克兰坚持收取过境费的传统收益模式

感谢您阅读本文。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非专业建议或承诺。尽管作者已尽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无法作出完全保证。
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损失或风险,作者概不负责。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不反映任何组织或机构的观点。
读者应自行判断信息的适用性,并承担相关后果。需注意,某些内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失效,建议您自行核实最新信息。
对于任何与本文相关的争议或问题,作者保留最终解释权。如果您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本文,请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
在参考本文内容时,请保持谨慎,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建议。
再次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