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潮汕人爱潮汕2”,让外地人了解潮汕,让潮汕人更懂自己!】
“潮汕人爱潮汕”的宗旨: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非遗文化,让潮汕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今日精彩话题】
据官方信息,前天(4月30日)下午,2025年普宁市“竹仔鱼”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在普宁市红领巾实验学校正式启动。

看到这则信息,很多人傻了:什么是“竹仔鱼”教育方式呢?

其实,在潮汕地区,一提起“竹仔鱼”,人们就会想起一种美食。而以前潮汕地区的孩子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却十分害怕,甚至成为潮汕孩子的“恶梦”!现在的孩子却极少体验过“竹仔鱼”的美味!

潮汕地区成年人口中的“竹仔鱼”,实际就是剥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潮汕俗名:迪仔(囝)、剔皮特(剔皮竹)。这种鱼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用鱼类。

潮汕人喜欢吃海鲜,烹饪方法也多种多样,家常简单的做法都能把海鲜做的很好吃。普普通通的剥皮鱼成为了美味的食品。加上剥皮鱼价格不贵,在以前经济欠发达的潮汕地区自然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看到上面这图片,你是否与“潮汕人爱潮汕”一样流口水了呢?
同时,你是否也疑惑:这么美味的食品怎么会成为以前潮汕地区孩子们的“恶梦”呢?为什么教育学生采用“竹仔鱼”方式?记得普宁某学校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鸡腿,难道普宁教育局也是给防溺水方面做得好的学生给予美食奖励?
其实,只要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潮汕人一定会记得“竹仔鱼”的另一番“美味”的。因为他们当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时经常品尝到这种“竹仔鱼”。

每个潮汕人小时候都有过被“竹仔鱼”支配的恐惧,每当我们犯错或者是不听话的时候,父母都会为我们精心准备好一顿“丰盛”的竹仔鱼大餐。这只“神兽”可不得了,吃了用它炮制的大餐,小孩马上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在短时间内变得乖巧听话。

而这顿大餐的丰盛程度,取决于小孩犯错的严重程度:一般都是老妈请的,比较清淡,属于“清蒸”;而如果是老爸请的话呢,那就说明犯的错比较大了,老爸就不会那么小气了,用的是“煸炒”的火候;当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或者闯了比较大的祸的时候,这顿“竹仔鱼”就变成“红烧”了。

而制作这丰盛的“大餐”的“材料”就五花八门了,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口味喜好,一般是小竹条,有的喜欢用鸡毛掸子,还有的喜欢衣架,虽然“材料”不同,但是效果都差不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现在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宝贝。自己不愿意采用惩罚式教育孩子,更不愿意老师惩罚式教育孩子。因此,现在的孩子极少能享受“竹仔鱼”的滋味。

或许也是对“竹仔鱼”没有了恐惧,现在的孩子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变得相当叛逆。如果能适当采用“竹仔鱼”教育方式,或许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听话、更懂事,甚至更优秀!
各位“胶地人”,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品尝过“竹仔鱼”的美味吗?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交流分享一下吧!你们的互动就是“潮汕人爱潮汕”每天码字的动力!
【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里只是作为分享,并无商业化行为!】
——END——
品尝潮汕美食,欣赏潮汕美景,了解潮汕风俗,领略潮汕文化。让潮汕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